现有的十几家规模企业任何一家都比他好。我希望金融部门不要等到这些企业一切都准备好了,开始发展壮大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了,没有大的困难了,再去“锦上添花”;而是在他们最需要支持帮助的时候去扶他们一把,雪中送炭,企业可能就成长壮大起来了。那样他们将会一辈子牢记金融部门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的支持。是不是优质客户,金融部门要以知识、智慧、远见来判断和发现。
我感觉,蓬溪金融部门负责人过于谨慎,完全照本宣科,不敢开拓创新,放手工作,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融资项目的流产。有些项目即使争取不到,哪怕能听见市上几位行长为蓬溪呼吁一下,我们也感到欣慰,但这一点我感受不深。相反我们更多的是听到两个字:“不行!”,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建议。这说明我们的金融部门向上级银行争取对蓬溪的支持,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蓬溪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中、省、市各级是支持蓬溪发展的。袁本朴书记、任永昌市长和市级金融部门负责人到蓬溪来调研,也是积极支持蓬溪发展的。为解决双有炭素厂的资金问题,以土地担保,市财政借了300万,信用社贷了300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我非常希望以后少听到一点说“不行”的声音,多看到一点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想办法的实际行动。有的银行负责人胆子太小,我想个别同志是不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工作,开拓不了局面,才调到蓬溪来工作的。有没有这样的行长呢?但愿没有!这一点上,我们大家要共勉。同样是民营企业,同样是一个项目,蓬溪的银行在融资方面不予支持,而别的区县银行可以帮助融资几百万,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都是在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下,都是在同一个上级银行的领导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而我们却做不到呢?滕彩元同志有一句话:“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努力,没有人为你哭叫,一切都必须要靠自己来做”。值得大家思考。贷款只要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就把握住了科学的风险关。蓬溪县迁建“四套班子”办公场所,有没有风险?谁不知道有风险?当时我就充分估计到了难度,充分估计到了风险。我提出,必须要有参加100个会议,解决1000个问题的心理准备。金融机构应当为地方经济发展适当承担风险,努力为蓬溪争取更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大力支持蓬溪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当然,企业自身也必须努力,要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我批评过某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比如双有碳素,市委书记来公司视察调研,总经理不在。总经理出差也情有可原,可以安排副总经理接待。偏偏在家的那位副总素质低,胆子小,看见那么多领导来,脸红紧张,不敢出来见面。我还给他们建议,厂里应该培养一批公关人员,每次领导、客人来的时候,安排几个人专门负责介绍、解说,还可以印制一套精美的企业简介,既简单明了又很规范,企业形象也树立起来了。目前,民营企业中个别负责人的素质有一些问题,但他们都能干事情,有一批朋友,关系网络很好,产品卖得出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这样的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除了体现在金融信贷上,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适当的时候,相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办一个全县民营企业培训班,专门组织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要请企业管理、企业策划、企业推介和企业财务运作等方面的专家讲课,教他们怎样树立企业形象、怎样规范企业管理、怎样公关、怎样与金融部门配合,怎样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用好用活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上海碳素厂我去考察过,目前运行艰难,但前景很好。双有碳素前景也很好,目前几百万上千万元的设备已经全部调进来了,厂房也全部建齐规范了,即将大规模生产。
三是金融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蓬溪经济发展服好务。蓬溪的工业企业,至少有70%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既是蓬溪工业发展方向,又是工作重点,也是长远目标。我们必须要在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上狠下功夫。支持企业发展,一家银行办不了的或者是不便于办的事情,能不能分工合作呢?信用联社、农发行,重点要在支持建设农副产品基地上多花精力,相关商业银行要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予以支持。蓬溪必须抓出几个龙头企业、抓出几个支柱产业。否则,面对上级的希望和群众的期盼,都不好交待。金融部门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支持几个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项目。如果要承担风险,由几家银行共同承担;要做工作,由大家共同做工作,共同向上争取,县委、县政府也要积极支持。我们对金融部门寄以很大的希望,迫切需要理解,迫切需要支持,迫切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