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何在?我认为,除了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外,主要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政府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未有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管理不尽人意。由于非公经济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管理体制一下子难于理顺。目前涉及管理非公经济的部门包括统战部、工商联、工商局、乡镇企业局等等,而各部门基本是各顾各、不到底、难落实、难协调,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客观上阻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
二是政出多门,“三乱”现象禁而不止,企业难于承受。现各收费部门都有其收费依据,这些依据多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制订的,只顾权利,而忽略义务,因而造成收费、罚款、摊派一齐上,出现费比税多现象。同时,许多管理人员处理问题态度生硬,方法欠妥,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吃、拿、卡、压”现象也时有出现。
三是有些非公业主对投资项目、投资方向缺乏可行性研究,见有利可图,一哄而上,盲目追随,造成市场供求失调,生产经营不景气,停歇业频繁。一些同行业同产品的企业主不择手段,竞相压价或重金回扣争抢业务,最终是扰乱市场,他人受益,如我市的电器、花岗岩等不乏这样的例子。
四是家族化管理和近亲用工制度弊端突出,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吸纳人才,不利于实施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也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是一些企业主安于现状,没有将有限的利润用于再生产,而是作非生产性支出,使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扩大和设备的更新。企业规模小,难以创立名牌产品,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六是资金短缺,企业融资难。在企业产品初创阶段,资金主要靠自筹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维持企业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筹集资金主要靠个人关系向银行贷款,同时向社会、个人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吸纳资金,这种分红吸纳资金十分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七是有的镇领导对非公经济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和误区,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下功夫不足。没有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出点子和解决实际问题。口头上承认非公经济重要,行动起来变为次要,遇到麻烦便不要。
三、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措施
要针对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理清“一个”发展思路。要根据我市的实际和新形势的要求,确定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非公经济的地位日益提高,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非公经济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认清形势,增强发展非公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城市与农村并重,培养主体与建设载体并重,抓拳头、创名牌,大力发展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服务型企业,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再上新水平。
(二)加强学习,提高“两个”方面人员的素质。(1)提高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切实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服务意识。一是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私营企业办好事办实事。二是管理人员要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出点子、想办法,为非公经济发展出谋策划。(2) 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的素质。一是加强法规教育,提高非公企业经营者的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依法经营意识。二是推行依法经营,防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引导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走上规范管理和依法经营轨道。三是教育和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纳税,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三)因地制宜,调整“三个”结构。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调整非公经济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布局结构,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加大第一产业发展力度,优化第二产业,增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针。加大第一产业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