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颁发实施了《关于扩大与促进就业、再就业民心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专题文件,在全市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如今年,提出了实现30万户平均每户1人以上外出务工经商的目标,在全市开展“十百千劳务持贫春风行动”:每个村委十名干部帮十户贫困户输出10个劳工,每个镇100名干部帮扶100户贫困户输出100名劳工,市直单位和固本强基工作队1000名队员帮扶1000户贫困户输出1000个劳工。今年三月,我市利用开展固本强基工作的有利时机,由市劳动保障局,固本强基办公室、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大型劳务招聘大会,与会人员达一万多人,全市各镇、街道办、固本强基工作队领导亲自带上待业人员、农村青年到会应聘,当天就成功聘用700多人,达成招聘意向6000多人。由于做到级级负责,人人有任务,极大地推进了就业服务工作。
三、抓发展
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市以发展经济来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我市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成功地建设“一长廊两园区”,其中九洲江民营工业园已有近100家企业投产,全市有电饭煲等电器企业200多个。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一批劳动密集型大企业,提供了近2万多个就业岗位。去年,在政策性关闭该市年产值1亿、税收达4000多万元的卷烟厂的情况下,我市的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快,在全省58个考核县市中,该市综合竞争力排23位,经济发展水平排32位,经济增长后劲排18位。在全省财政激励机制考核中,市财政综合增长年达37.89%,排名14位,获得省的大奖,填补了湛江市的空白。经济的发展,大大缓解了我市的就业难问题。
四、抓队伍
作为基层,我市每个镇原来都设有劳动管理站,隶属镇政府管理。由于工作职责发挥不起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镇属的劳动管理站如同其它事业单位几乎是名存实亡,很多人员都下岗自寻职业。去年以来,我市狠抓这个队伍的建设,做到五个统一:
1、统一编制。市编委重新下达事业编制,确认机构,成立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人员编制。
2、统一管理。将机构、人员的管辖由乡镇转给市劳动保障局直管。
3、统一场所。市领导现场办公,一个个落实办公场所,并全部安排在临街交通便利位置,方便群众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