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干部我们该不该撤换?
纵观我们应对的这次突发事件,两个区长,一个是有能力不干,跑;一个是没能力干不了,哭。这两类干部的所作所为也集中反映了当前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折射出部分领导干部低迷的状态: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责任缺失、激情匮乏、境界猥琐。这样的领导干部如何能构筑起一个顽强的团队?作为我们企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来讲,不是色厉内荏的喊叫,不是千方百计的作秀,不是过于胆小和慎微,而是一种大勇气、大想法、大气魄、大胆识,以人格魅力影响人、凝聚人,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单位的兴旺和活力。好干部就要果敢大气、坚毅韧忍、豁达中正、言信行果。
(二)“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爬上一座高山可能需要十天,但是从山顶上掉下来只需要十秒。
目前,鄂庄矿大业初创的企业格局基本构建。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成业才是难乎亦难。我们创业的激情和实力使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干了起来,但能否管起来、活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如何持续维护这种巅峰状态是值得我们倍加关注的问题。当前非煤企业中存在的一些状态令人担心,叫人不安。
1、敬业精神差。就目前非煤企业的管理,没有一个能像鄂庄矿这样做到“早七晚九、星期天不走”,执行的效率、落实的速度、管理的力度、管理干部的精神状态还缺少一种激情和凝聚,部分非煤企业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一些吃吃喝喝、松松垮垮、人生观松懈问题。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最基本的素质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具备的。
2、基础管理乱。目前各非煤企业虽然都制订了一些管理规章制度,但不成体系,不够规范,不尽完善。一定程度上还存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随机性、投机性问题。在生产工艺研究、企业程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诸多的基础素质中还需要不断的持续提升。
3、人才制约。我们从煤炭产业转向多元产业发展,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还只限于“借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力度远远不够。目前我们各大非煤企业的“技术总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年龄偏大问题,人力资源吐故纳新流动性较差,都存在着一个梯队建设与人才接续问题。每当出现一个岗位的空缺,我们都会倍犯思量、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大的问题。
4、境界不够。我们非煤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从矿上抽调出去的,不同的管理平台需要不同的管理境界。如果各非煤企业老总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小门小户的境界,那么这个企业永远做不大、做不强。企业是随着企业家的成长而成长,企业的兴衰就是企业家的成败,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宽广,企业就会做到多大。
(三)罚款是最没有创意但却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罚款的本质不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彰显权威,罚款的目的是同步提升管理境界与管理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要求我们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风气。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对于我们的罚款制度,却是“把经给念歪了”。以下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刻研究。
一是当前我们生产上的许多领导干部、包括安监员,在很大程度上都应该要秉乘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德风范,要像老师帮助学生一样帮助工人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像警察与小偷一样。罚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帮人而不是治人,是同步提升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而目前,对于罚款的态度,公报私仇者有之,甩手掌柜者有之,作威作福者有之,工人敢怒不敢言,有些同志都被“罚愚了”。过犹不及,这些“歪嘴和尚”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解决的重点。
二是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在生产领域之外的其他企业环节,难道真的就是“一泓清水”?对于企业整体运行中出现的错误与问题,除了矿长去罚款、去督促整改外,那些分管领导、部门领导罚过几个人?大家你哄我、我骗你,知之装不知,一团和气,只要是老板发现不了,就没有人去管。某些部门和人员错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结果都是对错一个样,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人去管。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奉行的是些典型的“政客之道”,这种不踏实做事、不诚信做人、时该察颜观色的形式主义在我们企业内部还大有市场,如果事情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由矿长直接管理到工人,那些分管的、直管的领导干部就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四)领导干部要重操守、有正气、讲境界,做廉政的表率,做职工群众的楷模,担当建功立业的大任。
企业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承接着凝聚人、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