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大力开展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争创文明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相继启动了全国、全省文明城市争创评选工作。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国全省各地纷纷抢抓机遇,掀起了争创文明城市的热潮。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央对文明城市的这一定位,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涵盖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文明城市的称号,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是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也是国内不少城市奋力争创的重要目标。现在,城市与城市的竞争,首先比拼的是经济实力,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文明的竞争,唯有高度的城市文明才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窗口”和“制高点”,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区域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通过争创文明城市,城市美了,环境优了,品味高了,形象好了,城市的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含金量”和吸引力就更大了,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就更强了,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自然也就更多了。开展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决不是单纯地为了争一项荣誉、夺一块牌子,而是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作和战略举措;也不是一项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