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调控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认为,税务机关绝不是单纯收税的机关,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税收工作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能一谈税收为经济发展服务,一提要优化税收环境,就想到减免缓税。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研究发展和壮大地方税源,全面落实税收调控政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多关心经济,多研究经济问题,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多动脑筋,多出主意,多做贡献。
第一、积极参与谋划壮大地方税源。税收增长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如何发展经济才能更有效地增加税收,税务部门最有发言权。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力不足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级政府都要把增加财力作为一个大的问题认真研究,认真抓好。增加财力,归根结底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必须讲求效益,并要看增加的效益是不是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加的财政收入是不是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目前我省财政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财政的收入和可用财力的增加不同步,困难较多,压力较大。去年财政增加的收入是34.3亿元,但可用财力只增加了18.3亿元,占53.3%。主要原因一是我省“两税”的比重比较大,2000年“两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是5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2003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5个百分点;二是我省“非税”收入的比重也比较高,2000年占12.6%,2003年占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而能够百分之百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的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却很低,仅占37.9%,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能够带来地方税收增长的行业和领域发展得不够、发展得不快。据测算,2003年我省地方税收在三次产业当中的分布分别为第一产业占6.7%,第二产业占35.7%,第三产业占57.6%,主体部分在第三产业。如果从国地税全部税种收入来分析,更能进一步看出培养地方税源的取向。按照现行分税制预算体制测算,2003年各税种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3%,全部是地方收入;第二产业占63.2%,其中34.7%属于地方收入;第三产业占34.5%,其中71.2%属于地方收入。可见,培养地方税源应侧重发展第三产业。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应该说是很大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第三产业将面临新的快速发展机遇。希望各级地税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参谋、当助手,积极献计献策,提供相关分析报告,并根据本地特点提出发展第三产业等能够更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第三产业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是绝不能就第三产业来研究和抓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