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平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指南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具体体现。有了正确的思路,发展才能走上快车道。当前盐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有关。因此,从这一实际出发,围绕“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六句话思路,进一步确定了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重点在做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和开放活县四篇文章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做好2005-2020年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中要充分认识到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
(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非公经济小县和财政穷县,立足于全县水电、矿产、煤炭、旅游、畜牧、绿色产业等资源优势,利用区位交通优势、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着眼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第三产业服务化,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使两个规划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真正成为体现“五个统筹”、突出改革创新、强化以人为本,绘就了盐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第一步,到2007年,国民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达到9.6亿元;第二步,再经过10年努力,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基本消除贫困,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第三步,到2020年,经济发展赶上全省中等县水平,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小康。今后五年,我们提出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44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1500元。从根本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族人民利益。
(二)重视三农,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三农”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巩固提升茶叶、蚕桑、干果、竹子、中药材、油菜子等特色产业,力争新建标准茶园3000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新植桑园2000亩。当前就是要抓住“两路”、“两站”建设机遇期,立足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种养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禽、果蔬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大争取和投入力度,打牢农业发展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继续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制度,整合资金,集中力量,以解决极端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为重点,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安居工程”为扶贫手段,继续加强贫困地区通水、通路、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贫困人口脱贫进程。
(三)突出重点,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发展和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坚持抓经济以工业为重点,树立依靠工业发展、振兴盐津经济的观念。紧紧围绕“能源化工建材县”的定位目标,走“电矿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做好“工业富县”这篇文章,全面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带资金,以资金建产业”的发展理念,继续抓好煤炭、水电、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工业产业开发,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煤炭产业上:要进一步模清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采取措施规范和整合好现在已保留的42对煤矿,积极推进技术更新改造,完善安全生产设施,确保安全生产。重点就是要支持6万吨以上的煤矿改扩建,强化与云天化的供煤合作,争取今年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同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