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属地责任,努力排除不稳定因素。在国内一些因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引发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使这类事件没有在我市引起任何波动。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宗教管理工作亟须“四个转变”的新举措,即:由单纯依靠政策管理向政策指导下的依法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向政府指导下的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属地管理向属地与跨地区协作相结合管理转变;由就管理抓管理向积极引导宗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转变。新华社记者对我市宗教工作的报道引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去年7月份,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我市进行专题调研。此后,中央及省委统战部分别形成文件,向全国、全省推广了我市宗教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会议精神,结合省委统战部关于在全省开展“凝聚力工程”的指示,在全市统战系统全面实施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为“平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有了新起色。加大党外人士的工作力度。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充实、调整,按照“一职二备”的要求建立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向市委提出了党外干部人事安排建议名单,有4名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被安排到市直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鼓励他们为我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去年6月份,举办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经验交流会,党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余人参加会议。通过会议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先后开展了全市统战干部队伍现状调查、全市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现状调查、全市台湾籍同胞情况普查、全市港澳政协委员情况调查、全市党外特约监察员工作情况调查等,为做好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统战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及社区统战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中央统战部“大调研年”的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统战工作的新发展,开展了统一战线宣传调研“四新工程”活动,加强了统战信息工作。以促进发展为主题,确定了10个重点调研课题,把调研任务分解到区(市)、单位和个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召开了全市统一战线理论调研工作研讨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凡渠、市委杨书记出席会议并提出新要求;举办了全市统战信息员培训班,召开了全市统战宣传工作座谈会,推动了全市统战宣传信息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2004年,全市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0篇,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多篇,市委及省级以上信息载体采用信息40多篇(条)。市委统战部荣获2004年度全省统战宣传工作二等奖,统战信息工作三等奖,统战理论调研工作优秀组织奖。统战理论调研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走在全省前列。社区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的思路,全面铺开了社区统战工作。召开了全市社区统战工作现场交流会议。全市社区形成了社区统战工作为统战成员服务,统战成员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双向服务”良好局面,进一步活跃了基层统战工作。
同时,市委统战部以创建“文明机关”为载体,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树立了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狠抓中央两个《条例》的学习贯彻,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加强了机关制度建设,保证了各项统战工作的开展,去年,市委统战部被授予“市直文明机关”荣誉称号。
二、2005年全市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全市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在市委的领导和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建设“党外人士之家”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建设“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紧紧围绕第一要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再做新贡献。各级统战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一要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目标”、“五化一优”战略、突出“四大重点”、“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选准角度,深入调研,力争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帮助党委、政府决策。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和成员发挥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统战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统战工作新体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