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施肥,统一播种,做到边腾茬、边整地、边播种,能种一块种一块,确保完成秋种工作任务。二要增强应变能力。各地要积极指导农民对晚播小麦调换品种,认真解决良种不良的问题。三要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把秋种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及时调整秋种思路,发展越冬蔬菜、杂粮、中药材、牧草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推广油菜、越冬蔬菜等作物的育苗移栽技术,抓紧借地育苗,争取时间,能种什么种什么,确保不留一块白茬地,不剩一块水涝田。
(二)扎实做好灾区建房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安全过冬。认真贯彻10月15日全省灾区灾民建房工作会议精神,行蓄洪区、淮河河滩地移民建房,坚持“统一规划,适当集中,兑现政策,自主建房”的原则,其它地区灾民建房坚持“规划引导,因地制宜,自力更生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在元旦前完成80%以上倒房户的住房重建,春节前保证倒房户搬进新居,重点完成3.5万户保障对象8.8万间倒房的重建任务,10803户38453人的移民迁建任务要在明年3月底全部完工。一要明确责任主体。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责任要求,千方百计加快工作进度。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能超越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群众要提倡一步到位,鼓励建楼房或打两层的根基先盖一层,分步实施;对经济困难暂时无法修建永久性住房的特困户,可以搭建临时简易住房,做到防风、防雨、防雪、防寒;对年底前难以恢复住房的,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外出打工户房屋或公房等办法,妥善安置,确保无一倒房户在帐篷和临时庵棚里过冬。三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和补助因灾倒房中的五保户、烈军属、常困户和全倒户。这四类倒房户中,五保户是重点中的重点。灾区五保户倒房的恢复,要结合当地实际,注意与灾区敬老院的修建和扩建相结合,或以村为单位集中建房,由当地政府负责包建。四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严格使用和管理。要教育引导灾区群众,牢固树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积极采取“一个为主、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切实做好政府补助资金发放使用,建房对象和补助标准的确定,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原则,把各项政策交给灾区群众,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建房资金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重点使用,严禁平均分配和有偿周转。要建立灾区建房档案,一村一本,一乡一册,一县一卷,并制成光盘存档备查。特别是补助资金的发放要登记造册,到村到户到人,由补助对象签字盖章,并逐级汇总上报。要广泛发动互助互济,通过亲友互帮互助,解决建房资金不足问题;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资金用于灾民建房;各级财政要压缩开支支持灾区建房。同时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市、县直对口帮扶单位和下派工作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尽力帮助和督促帮扶点倒房户的恢复重建。五要严格倒房重建的时间要求。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作,在做好试点的同时,10月中旬完成各项准备,并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与移民户签订迁移和老房拆除协议并公证,今年年底房屋全倒户新建房80%具备入住条件并搬迁,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2004年3月底前移民建房全部完工,2004年4月20日前完成老房拆除。其它地区灾民建房,10月上旬开始试点,10月下旬全面推开,在今年年底前完成80%以上倒房户的住房重建,春节前基本保证倒房户搬进新居。
(三)进一步加快校舍修复重建工作,确保灾区学生入冬前搬进新教室。总的要求,保证灾区特别是重灾区因灾倒塌、损坏校舍得到重建、维修,完成投资2637万元的202个项目学校恢复重建任务,彻底解决因灾搭建的78933平方米庵棚上课问题。10月中旬灾后重建工程要全面开工,12月20日前,所有教育水毁校舍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要交付使用,以保证严冬到来之前学生进入新教室上课。要重点抓好“五个结合”和“四个确保”。“五个结合”:一是与危房改造相结合。恢复重建要考虑危房改造,当前的重点放在抗灾复校上;二是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学校选址、校舍修复和重建尽可能按照学校布局调整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三是与当地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防洪抗灾规划相结合;四是与校园规划相结合;五是与“两基工作”相结合。凡项目安排与此原则不一致的县市区,要立即调整过来。“四个确保”:一保重点,即保重灾区、重灾乡镇及重灾学校的校舍修复;二保进度,按照校舍恢复重建的要求,加快校舍建设的进度;三保质量,保证校舍建设质量,防止不合格校舍的出现;四保投入,确保国家、省、市下拨的专款及时转入县市区危改专户。同时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
(四)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坚持以群众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为主,广泛发动社会支援灾区,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确保做到灾民有饭吃、有御寒衣被,灾区不饿死人、不冻死人、不发生灾民大批盲目外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