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粮食生产获得夏秋两季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3.7万吨,较去年增长5.5%,其中夏粮总产达到6.04万吨,增产4.5%。
4、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至10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可望完成全年增收计划。
5、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15万亩,完成三荒造林7万亩。全县恢复维修水利工程56处,新建人饮工程14处,治理河堤1800米,联丰灌区改扩建和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大力推行“生态型”、“城郊型”、“田园型”、“产业型”四种发展模式,全县新建小康屋1700多户,改扩建4000多户,形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玉都康家、泾明吊堡子等一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切实落实发展抓项目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齐抓共管”的思路,拓展前期,加快在建,扩大招商,规范管理,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共储备各类项目179项,全年新开工及在建项目65项,完成投资2.36亿元。省级林木良繁中心、五里铺节水灌溉、城关镇排水排污等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泾川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通过检查验收,中小学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麦条锈病综合试验站、田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内外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县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2项,目前到位资金7257万元。
(四)积极落实新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源建设,财政工作运行平稳。
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占年预算数3800万元的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69%。坚持开发新兴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上财源项目4项,3户市列重点财源企业实现利税449.1万元,同比增长45.4%。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进一步调整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和专户储存的管理规定,加大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财政工作运行良好。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变化。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了吴焕先烈士陵园、官山林场生态建设、田家沟水土保持、县博物馆历史文化5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活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3753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了泾川一中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泾川二中教学楼、传染病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达到279人,居全市第三,应届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府、教育、农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吧抗干扰系统和全省首家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开通了人民网甘肃视窗泾川频道和泾川旅游网站、果业网站,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扩大村(居)民自治试点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建立并推行了利益导向机制。
(六)坚持执政为民,多方筹措资金,办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经过努力,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得到办理落实。积极实施农村人饮二期解困工程项目,建成了玉都摆旗、飞云王家咀等4个跨区域水厂和王村徐王、泾明雷家沟等2处人饮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790户。积极开展泾川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已全面建成,科技图书楼完成了主体工程,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持续推进排危建校工程,全县2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动工改造,建成了合道中学等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在党原西联、太平何家、红河田赵等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整修砂化道路40公里,新修暖棚牛舍800座、暖棚猪舍50座,建成集雨水窖396眼,新建维修学校4所,新建人饮工程1处,使2780人稳定解决了温饱。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12口,配套完成改厕、改厨、修建太阳能暖棚846户。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巨荔、高太等通乡等级公路路基整修改造27公里,柏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