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良好风气。去年以来,我们针对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老企业破产、债权债务和下岗职工增多等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多次深入企业调研,采取一企一策,分块激活的办法,加快资产重组,调整经营理念,帮助老企业走出了困境。同时,筹资900多万元,解决了两户企业,1300多名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吃饭问题。经过改制的东运集团,成为陇东最大的民营运输企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打造“阳光政府”,我们在全市上下推行了政务公开,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省上的充分肯定。继去年“一线三点”工程之后,今年我们又在城市建设中,把解决老百姓的行路难、居住环境差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突破口,实施了“六纵九横”工程。为了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又确定实施了市上领导干部每人负责协调落实一个大项目,抓好一户企业的改革改制,培养一个抓党建促经济的先进典型的“三个一”工作方法,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对落实《纲要》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1、如何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
在目前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都在探讨如何建立完善以经济升位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就是说,要把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衡量干部实绩最关键的标准,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如
何把握评价尺度,确保全面准确地评价每一名干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比较难的。比如,如何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经济发展指标与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一些短期内显现不出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工作,如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开拓进娶敢闯敢干,但在工作中偶有失误的领导干部,与责任性不强、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如何区别对待的问题;对同一个班子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贡献大小,如何准确认定的问题;对干部的显能力与潜能力、实际水平与发展潜力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建立完善干部绩效评价体系入手。建议省上在制定实施意见时,要明确领导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下负责的问题。为了确保工作连续性,树立长远目标,克服短期行为,要明确规定一届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干满一届,不宜频繁调整。对班子成员的政绩评价,要区分情况,准确论功,对有贡献的人给予足够肯定,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锐意改革、大胆闯、大胆干的干部,要尽可能创造一个比较宽松、宽容的环境,不能一出现失误就“一棍子打死”,要让他们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胆量,放得开手脚,迈得开步子。
2、如何突出领导班子抓第一要务的问题。
第一要务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职责,必须把领导班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标准。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强力实施,相继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全国全省竟相发展的势头相比,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抓第一要务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主要是认识还不到位,对第一要务和项目工作的规律性研究掌握的不够;抓项目的力度不大,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对全市经济具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工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项目研究得少,引进的少,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环境、机制等关键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也不够紧密。在我们xx乃至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五个统筹”是原则、是方向,但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搞好领导班子的配备调整和经常性建设。建议省上在实施意见中要把第一要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经济发展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指标。
3、如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问题。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增强班子活力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出于班子结构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在县区和市直部分班子中重点选拔配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领导班子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但目前我市干部队伍中,特别是县处级和科级干部中,大多集中在40岁左右的年龄段,且学文、学农的干部多,懂经济、会管理的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