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关键点,采取有效路径,加强分类引导教育。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点节庆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引导青少年,拓展引导载体,扩大团属媒体对青少年的吸引凝聚,繁荣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青年文化。
(三)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活动载体,狠抓阵地建设,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高度重视闲散青少年、留守学生、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流浪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服务工作。
四、有力促进就业创业,着力提升青年发展能力
各级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长期任务,在党政工作格局中找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一)抓好就业创业平台搭建。县(区)要成立青年就业创业协会,为创业青年搭建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继续发挥好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联合会的作用,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二)抓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要针对市场抓培训,围绕大交通建设、特色产业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创业就业青年1000名。争取项目抓培训,争取劳动、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推进培训资质证书认证。
(三)抓好就业见习基地管理。要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质量至上的原则,抓好现有基地建设,动员更多企业参与见习基地建设。健全见习管理制度,规范见习操作流程,实现岗位动态对接,保证见习时间,推荐100名适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见习。
(四)抓好信贷合作机制建设。一要深入推进银团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特别要推进与银监局、邮储银行、信用联社的深度合作。继续实施“青年小额贷款”项目,发放贴息贷款不低于400万元。二要积极创新信贷模式。全力推动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创新担保方式,实施互保联保等小额贷款方式,搭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平台和项目支撑。三要努力完善配套机制。继续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加强青年诚信教育,积极营造信用氛围,形成良好工作态势。
五、扎实做好关爱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尊重青少年的主题地位,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做好关爱保护工作,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一)深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一要巩固关爱成果,向已建的留守学生之家,组织机关、干部广泛开展送医药、送法律、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留守学生之家作用。二要推进“部门建家、干部结对”,指导市、县(区)各部门推进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结对关爱留守学生力度,力争实现部门建家覆盖全市农村所有中心学校。三要加大社会捐建,争取社会力量捐建留守学生之家,积极探索与爱心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长期化合作。四要完善关爱机制,培训关爱骨干队伍,在已建的留守学生之家和新建的留守学生之家要逐步推广结对关爱、谈心交流、寄宿等制度。
(二)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一要着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切实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重点青少年权益保障,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二要完善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平台建设,探索推进12355综合服务平台与大众传媒的合作联动,不断强化工作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三要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市预青办、未保办的作用。
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带头实践“八个更加注重”和“三个永远”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满怀忠诚、满怀激情、满怀责任,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干部队伍。
(一)加强团干部党性修养。要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从维护党和青年利益出发,勇于正视和深刻剖析自身在思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党性要求和党的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投身“科学发展”、“两个加快”和“两个强力推进”的实践,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
(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一要创新学习理念。要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丰富学习载体。充分利用集体学习、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读书会、研讨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