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建设西部交通强市的收官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交通运输工作的新变化、新特征,研究新思路,增强新能量,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充分认识新常态,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首先,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以及西咸新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大西安建设强劲升温,我市地缘优势愈加凸显,深度融入、借势奋起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统筹资源配置的空间大大拓展,为我们交通运输事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其次,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为交通运输改革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第三,省厅将重点实施县城过境公路、通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桥涵配套等民生工程,这对于我们加快路网改造、增强公路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工程项目前期审批、建设成本、资金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任重道远,行业管理和交通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公路管养还需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还需进一步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仍显不足,行业维稳压力日趋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偏低,运输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常态下积极寻求破解方法。
(三)主动引领新常态,必须切实强化新思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也没有改变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面,交通运输发展仍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个坚持”、“五个更加”的要求,科学研判发展大势,靠“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
20**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适度超前、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实现圆满收官、建成交通强市”为主线,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群众出行”为宗旨,突出“深化改革、目标攻坚、提质增效、优质便民”的主题,按照“确保目标抓建设、巩固成果抓管养、提升品质抓运输、高点定位抓规划、激发活力抓改革、深化保障抓自身”的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加强民生保障,为实现“十二五”咸阳交通运输工作圆满收官而不懈努力。
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抓建设,确保投资目标。全面打响公路建设攻坚战,确保全年交通总投资完成70亿元,力争达到80亿元。完成城西快速干道各项配套工程,全面建成s107XX县漠谷大桥、旬耀公路耀旬界至XX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g312XX县南沟至长武亭口段后续工程,建成 g312XX县城过境段、g108礼泉至武功段、g211XX县城过境段桥涵路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XX县城至马栏红色旅游公路及s306麟游至转角、g211XX县城过境段、g342彬风大桥等路网改造项目。做好西咸北环线、铜旬高速等省管联系项目和西咸新区道路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保障顺利实施。投资5.65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37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完善工程1000公里。重点推进XX县六盘山交通扶贫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完成重要县乡公路改造11条25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99.5公里。投资8000万元,建成三里桥客运综合枢纽站主楼和XX县新民、三原城北两个三级客运站,完成咸阳城西高客综合枢纽站年度建设任务,积极做好XX县一级客运站前期工作。加强质量监管,交通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单点合格率、关键指标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0%、92%以上。
(二)抓管养,巩固长效成果。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为方向,不断完善公路配套设施和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公路管养水平。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公路建养计划任务,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9%,县、乡、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分别达到74、72、60,创建高标准农村文明示范路**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道班8处。完成省政府批准的超限检测站建设任务,干线、农村公路路政案件结案率分别不低于86%、81%,超限超载率分别控制在2%、3%以内,货物装载源头有效监管率达到96%以上,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抓运输,打造品质交通。紧紧围绕大西安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以“促转型、优服务、提品质、树品牌”为主线,优化网点结构,加强管理服务,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继续开展星级汽车客运站、精品客运线路创建活动,切实强化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现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