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探索建立安全风险源动态监控机制。做好风险源动态监控是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前置性工作,我们要认真研究,探索建立 “深入排查、准确研判、彻底整改”的良性工作机制,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要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各县(市、区)每个月都要至少召开一次安全风险隐患分析会。汇总梳理本辖区在日常监管、隐患排查和抽样检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科学研判风险特征和危害程度,找出5-10个重点风险源,研究防控及处置方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整改到位了,退出安全风险源监控序列。二是要建立跟踪复查制度。各县(市、区)要建立重点风险源整治台账,将重点风险源、整改情况及责任人逐一记录在案,并指定专人跟踪工作进展,整改完成后,要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三是要实行月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每个月要将确定的重点风险源及处置情况报送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要根据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找出事故苗头,督促指导有关县(市、区)尽快解决。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倒查机制。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将根据台账记录倒查责任,如果事故的源头在已发现的重点风险源范围之内,将追究整改人员和复查人员的责任。反之,将追究隐患排查人员和分析人员的责任。
(六)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化建设进程。一是要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科学制定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频次,督促行业自律。二是要充分发挥“黑名单”制度作用。对失信企业坚决予以曝光,予以惩戒,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三是要推动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人承担质量安全管理职责,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市区蔬菜放心工程”建设,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打造阳光餐饮工程,鼓励餐饮单位推行“明厨亮灶”和“阳光操作”;开展精品药店创建活动,在全市创建50家精品药店;制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示范创建标准,每个县(市、区)创建10家达标单位,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七)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去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市、县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新的市食药监局的“三定”方案经市委常委研究正式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加快新的市食药监局的组建进度,选好配好领导班子,尽快把职能、机构、人员、编制、装备和经费等全部整合到位,确保在6月底前新机构正常运转。二是要加快县级改革步伐,各县(市、区)要抓紧制定县级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5月底前完成“三定”方案制定任务,在6月底前将机构整合到位。三是不能因为机构改革放松监管,出现监管漏洞,发生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问题。对在机构改革中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不但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而且要与机构改革职位安排挂钩。各县(市、区)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这项要求。四是要严守工作纪律,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编制、人事和财经纪律,严禁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以及借机侵占、转移国有资产。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三、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高素质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食品药品与群众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人要“一日三餐”,天天不能少;人如果生病,在治疗期间药品也是每天不能少。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即使只有1%的不安全食品药品,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伤害都是百分之百。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当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有了新的期盼,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也更高。涉及食品药品监管的各部门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职责,处在直接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把食品药品安全管好了,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负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承担监管任务的各个部门,首先要通过征求意见,深刻学习,梳理出若干个影响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监督,使群众了解我们的工作动态,确保不偏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其次,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实行机构改革,解决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