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场所抓食品安全监管。围绕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区域和场所,各乡镇、食安委会成员单位要持续不断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硬件建设不达标、环境卫生差,软件管理不完善、措施不到位的食品加工、生产、销售企业。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商场、市场等大型零售场所,宾馆、饭店等餐饮服务场所和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监管,对内部管理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要加大处罚力度,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不到位,支差应付的要坚决予以取缔。食药监、教育、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工地、企业等食堂的监管,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卫生管理制度,坚决避免集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各乡镇和质监、工商、食药监、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小作坊、小摊点、小杂食店、小餐饮、小型奶牛散养户等“五小”行业监管,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不具备食品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各乡镇要担负起农村红白喜事聚餐的监管责任,充分发挥“一专三员”作用,在食药监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聚餐登记备案和信息通报制度,落实监督管理上的及时跟进和有效预警,确保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
(四)突出构建长效机制抓食品安全监管。围绕食品监测、追溯、信息共享等方面,各乡镇、食安委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种和环节的监测监控力度,扩大检验范围和频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时对相关食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推进监测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二要实行严格的追溯监管模式。各乡镇、食安委成员单位要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行追根溯源,对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完善应急处置监管机制,确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序、高效、快速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防范危害和减少损失。三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各乡镇、食安委成员单位要建立覆盖全县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既要有利于食品监管部门开展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预警预报、效果评价,又要具有向公众服务的功能,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接受食品安全举报。四要建立协议管理制度。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等部门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让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政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规规矩矩、实实在在地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五要建立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食药监、质监、工商、农牧等部门要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星级管理,组织评星定级,对信用好的企业在实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抽检、巡查频次,对制假、售假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除依法责令其收回所售食品外,要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严肃处置。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元旦”、“春节”将至,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各乡镇、食安委成员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靠实工作责任。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