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透彻分析严管控与抓机遇的关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不可否认,在当前宏观经济非常严峻的大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已知和未知的难题越来越多。有问题不可怕,更不能回避问题,关键是要把问题看清、摸准,找出解决的办法。一方面要看到新挑战、新压力。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将对煤炭、化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房地产等存量过大的产业和传统产能过剩的产业进行调控,进一步抬高项目审批、土地供给、信贷投放等门槛,另外我们自身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各地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我们需要忧患在心、准备在先,但不能过分的担忧和恐慌。另一方面要看到新机遇、新优势。比如国家在政策上重点支持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特别是今年,中央将持续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节能环保、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等领域投入,同时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很多现实的、可争取的、能把握的政策和机遇越来越多,像国家推进城镇化、完善大交通、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像支持服务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都在密集推出。对这些大的瓶颈和新的政策,大家一定要多研究、多思考,中央严管控,目的是提质效、保生态,中央微刺激,目的是促转型、保民生。金乡作为欠发XX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升级换代空间很大,只要抓住用好,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要正确处理守规矩与干事业的关系。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特别是随着反腐败、扭“四风”的持续深入进行,党员干部作风可以说是自上而下焕然一新。但同时一种极不负责的风气也开始在全国蔓延,那就是“为官不为”。一些干部借八项规定管得严,借新常态需要压速度,没有了干劲,丢了精气神,甚至玩起大撒把,浑浑噩噩,松松垮垮,不敢碰硬钉子,不愿大胆作为。这实质上是对中央政策的曲解,是典型的懒政怠政。试想干部都不干事了,要干部还有什么意义?中国全面达小康的目标怎么实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就反复强调“为官不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中央权威媒体和各级密集发声,《人民日报》2月2日刊发论坛文章《理由找多了啥也干不成》;2月25日,中纪委网站刊文《谈大清裸官庆亲王作风问题》,为什么谈这个,这是一个导向和信息,庆亲王是晚晴的一位王爷,成天忙吃饭、打牌、投资,碌碌无为但稳坐高官,最终大清朝还是灭亡了。应该讲,中央的导向非常明确,既要干成事,又要守规矩,不敢担当干不了事,不守规矩干不好事。敢担当不是为所欲为,尽责任不是我行我素;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特别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去gdp化”论调,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不懈推动科学发展”。不惟gdp,不是去gdp,不以gdp为考核的唯一标准,不是说不发展、不增加财富和社会资本了。尤其对我们金乡这样一个欠发XX县来说,所有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靠提升经济实力来解决。要发展就要有担当,就得甩开膀子干,这是共识,是要求,也是我们的应尽职责。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绝对不能丢,凝心聚力的好氛围绝对不能减,需要注重的只是遵规守纪按程序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务实重干,才能应对矛盾、破解难题,才能把金乡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高度。这次会议,县委、县政府印发了11个文件,与镇街部门签订了责任状,目的就是将“四个转换”具体为项目,分解为任务,落实到各级,形成大抓落实的氛围。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定发展信心、强化目标意识,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走出一条既有质量效益、又有较高速度的追赶型发展道路。
二、聚焦四个转换,迅速启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
对于今年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总的要求是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