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广泛开展宣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一是注重日常宣传工作。围绕文物局中心工作,精心撰写政务信息、简报并及时报送信息,10余篇信息被国家、省文博网、市政府网、大众日报、济宁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采用。运河申遗汇报材料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并在市政府刊物《调查研究》上全文刊发。二是集中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了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等活动。三是媒体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分别在“文化遗产日”和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在《济宁日报》刊登了“唤醒济宁古城记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运河文化魅力无限,世界遗产精彩有约”专版。另外,在中国文物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及济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尼山文明论坛济宁系列活动、运河申遗等重要工作也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报道。四是科研工作不断加强。考古研究室承担了国家、省汉画像石研究子课题,市局申报的济宁文物现状及对策研究,为XX市级重点课题。
(七)强化教育引导,打造文博队伍新形象。始终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真正打造起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钢班子、铁队伍。一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文物局始终坚持立足学习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着眼解决问题,坚持群众路线,贯彻边学边改,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的工作,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工作正在扎实进行,目前对照检查材料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材料已通过市直督导组审核并报市活动办公室。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大家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初步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二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了廉洁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纪检审计考核督导小组,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我局开设的廉洁道德讲堂被市纪委评为优秀廉洁教育讲堂。三是精心组织“示范”创建活动。以深入推进“人民满意示范单位”和“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了《XX市文物局工作制度》、《XX市文物局党组会议事制度》等7项制度,做到了靠制度管事管人,办事有规章,处理有依据。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发挥纪检审计考核督导小组的监督作用,采取经常性检查和专项督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遵守工作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情况随时进行明察暗访。设置了举报箱,以最快的速度受理各种投诉。对监督检查和群众投诉举报发现的问题,坚持有了线索立即调查,调查清楚立即处理,处理完毕立即通报,确保了各项制度规定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六是强化教育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实施轮训、培训,先后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题培训班、世行项目专题培训班,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XX市行政执法培训。七是深入开展驻村帮扶。今年,市局联系XX县胡集镇前刘村、张堂村等5个联系村,班子成员定期蹲点驻村,先后10多次到联系点开展走访调查,及时了解驻点村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直文物系统党员干部多次到联系村,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先后走访1000余户。
全市文物工作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县市区和市直文博单位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归功于历任领导打下的坚实基础与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还应该看到当前文物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欠缺、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费偏少、执行力不够、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专业人才匮乏、考古和执法等力量薄弱、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四是文物资源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不相匹配的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文物保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使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凝聚合力,努力推动全市文物工作开创新局面
下半年,济宁文物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进一步振奋精神,咬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