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三种能力:就是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卫生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1.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今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加上群众交纳的60元,全年基金筹资额达到1.4亿元为提升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一是优化住院补偿方案。适当提高住院最低补偿比。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进一步拉开省市级医院与县内医院的补偿标准差距。继续开展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和妇幼乳腺癌、宫颈癌等55种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大病保险,提高补偿水平,确保住院实际补偿达到65%以上。二是完善门诊统筹报销。在继续开展32种门诊特殊病补偿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病种,提高补偿标准,实行门诊特殊病补偿卡管理。规范普通门诊报销,及时提醒督促参合群众报销,力争门诊报销比在50%以上,严防年底突击大额“换药”引发群众不满。三是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总额预付、门诊特殊病补偿、门诊按人头费补偿、住院单病种定额补偿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实现省内异地及时结报。四是加强运行监管。严格按照新农合暂行规定,落实好住院审核、转院审核、入户稽查、有奖举报、目标责任管理等制度,规范医疗和补偿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控各项指标。
2.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为抓手,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加强协作配合。制定完善县、乡、村三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作管理机制,突出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部门的工作指导和业务监管职能,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落实,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协作配合办法和相互连带责任。要突出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职能,将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下沉到村级。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严格按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理分配每一项的补助,从严比对考核,从严兑现补助经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三是促进业务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提升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2014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