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难以开展,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历史看,主要是在过去一些政治运动中批评过了头、过了火,搞成了大批判、大批斗,伤害了许多同志,让人们心有余悸。从现实看,主要是一些同志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应当说,现在全党同志越来越认识到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极大危害性,大家都普遍地、热切地期盼着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起来。要顺应全党同志的期待,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强思想引导、给予有力推动,在党内切实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本色,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增添新的活力。
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无私的勇气、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涉及批评者、被批评者、自我批评者等方方面面。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起来,勇气是前提,态度方法也很重要。有了勇气,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开展得起来;态度正确、方法科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出于公心、树立无私无畏的勇气。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揭伤疤、戳痛处,没有一点勇气是办不到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自己抱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党负责的精神,才会襟怀坦白,才会有‘脱裤子’的精神,也才会把思想作风整好。”从现实来看,批评和自我批评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有顾虑、有担心,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实际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树立敢于坚持原则的勇气,保持一心为公的情怀。对自己、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该反省的要反省,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得罪人时要敢于得罪人,同时要胸怀坦荡,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使批评经得起检验。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批评别人也好,自我批评也好,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毛泽东同志讲,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说话要有证据,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要证据的乱说,往往酿成无原则纠纷,破坏党内的正常生活。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不夸大也不缩小,不纠缠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原则问题,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更不能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要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确保批评符合客观实际。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与人为善、真心诚意地帮助同志共同提高。党内批评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同时又应该是诚恳的、与人为善的。只有坚持这样的态度,才能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有利于团结同志。所以,还是要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地沟通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把关心、关怀、关爱送给同志,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就能够赢得被批评者的理解和信任。所以,要注意把握好批评的方法,把公开批评与个别提醒结合起来,把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起来,既严格要求又不求全责备,既指出问题又提出改正建议,真正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五、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形成有利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浓厚空气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要真正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光大起来,在全党广泛深入持久地弘扬起来,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创造良好的党内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浓厚空气。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一把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党性党风的示范者、引领者。在党内生活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走在前面,普通党员干部就能紧紧跟上。特别是一把手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更有着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现在,确实有些领导干部作风霸道,听不得不同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因此,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弘扬起来,关键在领导干部、在一把手。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担当精神,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同时勇于自我批评,坦诚接受别人批评甚至尖锐的批评。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越是愿意接受批评,人们才敢于批评;领导干部越是坦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