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临着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做好团结、教育和引导这些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理解和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是摆在执政党面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在党和非公有企业主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这项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思想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克服其自身种种弱点和不足。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原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建制,在企业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党员分散并且流动频繁,使得建立固定的基层党组织十分困难;有的外商和私营企业主对党还相对存有戒心,使得一些党员在外企中不敢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使我们开展党建工作难以找到切入点。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不能照搬国有企业那一套思路和做法,必须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只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使事业常新,充满活力。我们认为,非公有制企业是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建立的,促进企业进一步搞好经营管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是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做好这些工作本身就体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从经济角度讲,党建也是投资环境,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党建工作好坏,往往关系到这里的投资环境是否良好,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无论外商还是民营企业主,在增强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这一点上,与我们党建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方面,可以找到结合点。因此,我们应消除思想顾虑,理直气壮地在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同时,根据新经济组织的特点,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学会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党的工作,通过合法的渠道来体现和贯彻党的意图的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为企业服务,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把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突出强调"服务"和"保证"作用。"服务",即从实际出发,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保证"就是围绕促进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教育员工热爱企业,为企业多作贡献,保证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随着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员工队伍结构多样化,造成因执行劳动标准、劳动报酬、工时、社会保险的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开发区的社会稳定和投资环境,影响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为此,我们应确立企业党支部与工会组织配合开展工作的思路。根据外商比较习惯于按国际惯例办事,尊重工会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工作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将党的一部分任务分解到工会工作中去,以工会的名义去解决党组织有时不好解决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有益的经验。与工会组织结合的工作方法,既充分发挥了工会等部门的作用,形成了整体合力,又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更好地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
三、健全体制,提高素质,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
我们从过去的实践中得出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搞好党建工作,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适应新区特点的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特别能战斗的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党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是开展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1992年我们专门成立了企业党委,具体负责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针对这一情况,去年我们又成立了工商联合会党委。同时对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体系进行理顺,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划分为四大块:党委建制的企业党组织,由工委直接管理;总支、支部建制的三资、内联企业党组织,继续由企业党委管理;私营企业和各大商贸市场党总支、支部,由工商业联合会党委管理;社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党员由社区管理处党组织进行属地管理。至此,全区所有企业的党员和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网络,做到了不漏管、不重管。实践证明,这一体制是行之有效的。有了这样一个体制和机制,就为开展企业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是搞好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关键。企业的特殊性要求有一支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各方面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干部队伍,只有如此,才能带领党员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从今后我国新经济发展的趋势上看,我们在这些经济组织中能不能有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党对新经济组织领导的实现程度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