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我建议他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同宿舍的学生较多,早起的彼此影响,他起得一般也早,我就建议可以到操场跑跑步,但不建议他早起就去教室学习。周末在家期间,只要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其余时间自由支配。孩子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未给他报过一个辅导班。到了初中,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大,我更是坚持这一理念。学校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一家人总会到附近的旅游景点玩一玩,让他彻底放松一下。
其实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我曾通过量化管理奖惩分明、家长以身作则的方法,促使其养成正确的行为、学习习惯,变他律为自律,使其受用终生。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学生,越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书写的条理性。良好的习惯还有助于孩子有效控制自己迷恋网络行为。
只有做到劳逸结合,保持适度压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好,走得更远。
三、观察孩子,发现兴趣点,创造愉悦的家庭读书氛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爱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件,他们都能很专一地去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培养,对于孩子的将来至关重要。化天然上小学前就对地图感兴趣,我及时发现,进行培养引导,使他爱上阅读。此后,我不断拓展他的阅读宽度,从地图到地理、历史、环境、气候,再到天体、海洋、文学、科普等等,随着他阅读的加深,他需求了解的其他知识也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读什么书都有兴趣。在他三年级的时候,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页数在200以上的课外书籍他大约读了30多本。
阅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写作,只有读的足够好,读的足够多,写就不是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鼓励孩子多读多写,我日常采用将他写的日记,发表的文章及获奖证书、奖状以网络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仅上初一后他就在博客上发表了40多篇文章,这只是他所有文章的一部分,其中有小说《风云》、《三国梦记》,以及诗词、散文等,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百度搜索“化天然”,就可看到。阅读的另一个直接好处是有利于中学阶段副科的学习。由于知识面的拓宽,上初中后,化天然对于副科,特别是地理、历史游刃有余,不仅没有成为额外的负担,反而成为他的兴趣点,这也使得他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主科上。
家长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就要努力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环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开辟一间单独的小书房,提供一个摆放各种好书的小书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使小书房空气新鲜,书香四溢。同时,父母也应该多读书看报,这样,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在书房中吸吮着知识的甘露,在生活实际中自由地运用这些知识,使之释放出“能量”,其乐无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特别容易崇拜影视明星、文体明星,以及迷恋网游。许多家庭拥有高档家用电器,而没有一个摆放书籍的书柜;许多家长乐于和孩子一起欣赏歌舞表演、体育竞技等电视节目,而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细想起来,其实许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其根源都在我们家长自身。
四、平等沟通,善于倾听,做孩子的朋友
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成为朋友,是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前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都是需要沟通交流和尊重的,对孩子也不例外。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敏感而脆弱,更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一向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多一些专注的倾听,少一些命令和指责,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优点,同时你也会感到孩子的可爱,心中不免升起一丝自豪。有时我们也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和想法告诉孩子,家里的事情也让孩子参与讨论,使孩子在苦闷和困惑时也愿意向我们倾诉,便于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进行有效引导。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文静腼腆,我觉得作为男孩子能够勇敢果断、热情开朗些也许更好,于是我经常鼓励孩子走出去。在上小学期间,我曾在他八岁时让他独自一人参加夏令营,在他九岁时与他骑车环游微山湖,在他十岁时与他骑车环游青海湖,通过这些活动既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磨炼了的意志、塑造了品格。上初中后,我鼓励他多与同学在学习上和体育锻炼上结成一对一的伙伴,或者其他方式的交流和帮助。看到儿子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