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但正是他,在与同案犯李某相识仅五天后,联手炮制了这起惊天命案!
小文从没见过亲生母亲,他只记得自己从小就被寄养在保姆家,8岁时才被接到爸爸身边生活。爸爸在栾川开矿,平时很忙,根本没时间管他。后来,家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妈”,跟他“不”亲,两人经常争吵。2009年读完初一后的暑假,成绩排在全班前10名的小文自动辍学,开始在栾川打工,因为他“不想跟他们生活”,“打工的话可以住在店里”。半年后,他来到洛阳打零工,一个人租房住。去年7月9日,小文在网吧上网时认识了大他两岁多的李某,说不清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和这个同样打零工、手头紧的“大哥”就是“脾气相投,说得来话,是一路人”。以至于在相识几天后,当李某请他帮忙拦路抢劫弄点钱花的时候,他竟然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去年7月13日下午,两人一起到商店买了两把西瓜刀。当晚,他们先在牡丹广场转悠了几个小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人下手。后来,李某提出抢劫出租车司机,小文没同意。但到了次日凌晨4时许,他还是跟着李某一起坐上了一辆出租车。车行至青岛南路防洪渠附近时,李某将水果刀架到了的哥脖子上…….那一瞬间,小文听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声,他明白,自己也没有退路了!小文也拿出西瓜刀威胁的哥,还用手扳对方的胳膊。看到的哥在李某的屠刀下挣扎时,小文曾经心软过,说:“算了吧”,但李某喘着粗气告诉他:“这时放过了他,不是他死就是我们死!”一听这话,小文再没松过手……两人将的哥杀害后,搜出一部手机和60多元现金,弃车而逃。“我很后悔,对不起被害人和他们一家人。”回想起作案时的场景,小文至今不敢相信“那竟是自己干的事”。 “ 要是父亲从小就好好管教我……我现在应该还在学校读书。”小文说,“我现在特别想看书,啥书都行。” “我会在里面好好学做人、学技能,不会自甘堕落的”小文说。但他是否真的知道:如此漫长的刑期,对青春之年的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小文的犯罪是源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缺少亲情,缺少家教,那么第二个犯罪样本小斌(化名)可不是这样的。
◆第二个犯罪样本 小斌1994年6月出生,罪名:抢劫
小斌的家庭是完整和幸福的,在爸爸的影响下,他从小喜欢读书和听轻音乐——可惜,他后来结交了一帮迷途不知返的朋友。
小斌说话很流畅,思维也很缜密,时不时还能蹦出一个“大道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同伴们才一个劲儿推举他来做“大哥”。不过他将此“重任”让给了伙伴里年龄最大的小伟(化名),自己当了“老二”。到2010年10月,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为7人,名曰“七人帮”或:“七人小组”:一个18岁、两个17岁、两个16岁、两个15岁。
这是一个什么组织?小斌自己也说不清,但所有成员一起吃喝玩乐,花销用度都有“集体资金”。等到“集体资金”快用完了,他们就开始谋划下一次行动。2010年10月底至12月初,他们一共实施了6次抢劫。第一次、第二次抢的是烟酒店,第三次是钱包,第四次、第五次抢钱的同时还伤了人。2010年12月3日凌晨,他们中的5人在定鼎南路附近抢了一名青年的6元钱,被警方抓了个现行。
由此可见,与以往未成年犯罪相比,当前的“90后”犯罪呈现鲜明的新特征:
一是低龄化。涧西检察院近年办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犯罪多集中在15至17岁年龄段,年龄最小的刚满14岁。这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在小学或初一、初二就辍学,大部分人不懂法或很少懂法,是典型的法盲。二是网络化。网络和网吧成为“90后”犯罪的空间和手段。一些未成年人利用QQ群结成帮派、聚集犯罪。网吧则几乎成为“90后”犯罪团伙的聚集地和犯罪行为的高发地,许多“90后”犯罪团伙成员人都在网吧内结识。三是团伙化。近几年来,洛阳“90后”犯罪团伙作案的比例持续高达86%以上。其类别有二:一类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于达到,从而主动拉帮结伙,纠集他人共同犯罪;另类是因与同案犯是伙伴,在同案人提起犯意后,害怕因拒绝参与被孤立或排斥,有的甚至担心被误认为是告密者,而盲目、被动地随从犯罪。四是暴力化。“90后”犯罪仍以盗窃、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侵犯财产犯罪为主,但更多地出现了强奸、故意杀人等侵犯人身的犯罪行为,其暴力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加了很多。
那么,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违法犯罪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你的身份是学生,家长不需要你挣钱来养家创业。你的吃喝穿用日常消费也不需要你去拼搏争取。小小年纪的你,能干些什么?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来报答爱你的父母、老师。今天的学生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