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明举止上。
二年纪的孩子开始懂事了。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老师或者工作人员,他们都会毕恭毕敬的问个好,鞠个躬;走廊上,看到老师拿了很多书本作业,他们都会主动的上前帮忙分担;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异样的表情,都能让他们马上互相督促着坐好,安静。生怕自己惹老师不高兴了。在我身边,这样那样的“主动”时刻感动着我,温暖着我。让我更有动力,更有决心来教好他们!
三,作业上。
由于平时写作业,我都会限制时间。如:口算题,一分钟写六道;解决问题,两分钟一道。所以,一张60分钟的试卷,他们往往只需二十多分钟就写完了。余下的时间就是检查,检查漏掉的题,检查算错了的题。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检查出一个错误,你就离100分更进了,加油!个个都希望自己得100分,所以每个人都会认真检查。现在我们班的考试,起码已经没有漏题的现象了。这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这次期中考试。考虑到今年期末二年级很可能会被抽到市里面的统考,所以出的试卷主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以此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目的。题目相对以往的期中考试来说较为灵活一点。所以,部分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次就考得不是很理想。
这次考试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9班:90分以上20人,80~89分的有11人,80分以下的10人。 10班:90分以上18人,80~89分的12人,80分以下的有6人。
下面我具体说明一下这些不同层次的孩子大致都是哪些情况。90分以上,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发散思维,活学活用;80~89分的孩子基础和学习态度都没什么问题,只是知识应用能力稍微欠缺了点,或者还是有点粗心的成分;80分以下的,就是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了。
这里,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本,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授课方式,会教出不同层次的孩子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迫使我去考察一个现象,优生何以优秀?
回答可以说,优生有良好的习惯;回答可以说优生有良好的 思想品质;回答还可以这样说,那样说。但我透过现象,看到了背后:所谓的优生背后,有一对“特殊”的家长。
他们爱孩子,却爱得有方法;他们爱孩子,不光是物质表达,而是精神关怀;他们爱孩子,在孩子身上的投资远远高于对事业的投资。总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正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这个学期才转来,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他和老师一样,感到焦头烂额。可他没有互相指责,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配合老师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孩子在家什么样,在学校什么样,什么时候进步了。家长时刻掌握并反馈着孩子的这些动态信息,并及时地调整应对措施。所以他的孩子这次考了九十多分的好成绩。这是位十分有修养的家长,他很有耐心,也很有智慧。他的孩子正如他一样,勤奋好学,彬彬有礼,品学兼优。
也有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己的工作又很忙。但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