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
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
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东北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
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