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连,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传授的知识要形成系统,使知识网络化。知识只有形成系统才有深化记忆,转化为能力。同时获取知识是一个过程,学生的智能结构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文字、符号、图表,把教学内容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纲挈领地体现出来,使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将新知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3、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是选择恰当教法
教法的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即通过教师的认真编导、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要在转化、旨在发展、妙在开窍上,紧紧把握激发、疏导、深化、迁移四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是作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诸感官并用,使其体会到经受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过程,即享受独创成功的快感,设法解决问题的困惑,追求解决问题的注意力。各种形式的训练,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紧紧地把握教材思路,设计形式新颖、立意深刻、方案独特、贯彻始终的训练,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就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教法选择体现教材思路、认知思路、教学思路的有机结合。教材思路是指教材的知识网络,培养能力的途径,内容的表达方式、层次,追求编者所用的识别、评价、转换、重建、联想等思考过程。学生的认知思路一般分为感知——训练——内化——应用四个环节。教学思路的设计及教法的选择应以教材思路为指导,认知思路为中心,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组织一条清晰的“再生”科学知识的思路,促使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也是学生对某学科形成爱好并深入钻研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更多的基本技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