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来重点说下辩手素质,以及怎么提高辩手素质。你们能进结芦辩手部,资质已经都不差了。但是一个都不算特别有天赋,同时普遍“没文化”。这个是个很无奈的现实,大家从小到大就算都读过几本书,面对辩论赛里各种各样辩题的要求,还都显得很单薄。在几年以前,要是一个新手会在自己的前几场比赛里引用摘抄几句罗素、康德的话,那么学长们就会评价这个辩手走的是“气宗”路线、又或者说内功不错、重道;而要是他模仿改造几句袁丁胡渐彪的辩词,学长们就会觉得这个新手走的是技术路线、是个重术的“剑宗”。这个分法在大陆至今还普遍存在,在辩论赛里学理内容和语言技巧二者孰重也还是个争议广泛的问题。顺便提一下,所谓的“剑气之争”在台湾辩坛也有而且争得要厉害的多,但是他们的辩论和我们的辩论是差别非常大的两码事,他们说的剑、气和我们常说的剑、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要注意别混淆了。我们前几代的学长学姐们评价低年级辩手的时候最常出现的就是说学弟学妹们“重术轻道”。怎么看待这些评价呢?这些评价都是很没有根据的。做出这些评价的学长学姐们,不是很业余就是暂时还处在很业余的阶段。
我大二的时候在心理学课本上看到一则关于智商问题的材料,实验者找了两组平均智商相等的人来为跑马比赛的结果做出分析和预测。这两组人一组是专业的,另一组是业余的。虽然两组人智商的平均值相等,但是专业组的方差比较大——就是说专业组里有的专家智商特别低。两组人工作的成果相比,则专业组的质量远远优于业余组,而专业组中智商较低的专家的作品质量不仅不劣于甚至优于很多智商较高的同事。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专业技能的高低和智商的关系是不大的、它只取决于熟练度和经验。另一个案例是我自己分析,建安七子里的王粲以记忆力好智商高著称,据说他能把一局打乱的棋局一子不差地重摆出来、“过目不忘”: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玄乎,但我觉得没啥了不起。王粲他自己会下围棋并且水平还不低,复原一个棋谱算什么,你要找个不会下棋的去过目不忘一次才叫奇迹呢。拿我来说吧,我是足球迷、不懂篮球,你要是找场欧冠联赛的首发名单,让我看三五秒我就能把22个首发12个替补一个不差地背出来,但你要给我场nba的比赛看,我瞪着看半场也还只认识一个姚明。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一切经验和技能都只能在反复的模仿和实践中积累出来,要说谁一场比赛都没打就是辩论天才那也太玄乎了。看预测跑马那个案例的时候我刚开始当结芦的教练,对武大华师的训练备战模式也了解了十之七八,从那时我就笃信好辩手是练出来的,给我个新手哪怕是傻子我都能把他训出来。
当然这听起来略微夸张,也更不说你们是傻子。只是因为辩论是门专业的技能,无论是所谓的道也好所谓的术也好,都是要慢慢学细细练的。而辩手素质这种东西,就是在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