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明确的攻辩,绝对不要理对方犯的其余错误,必须要坚持这个观点:一个攻辩环节只解决一个问题。对方很可能会在回答中出现别的错误,这个时候可以点出来,但是要马上回到自己的攻辩上面来。可能很多人会说,也许这个错误很关键,抓这个错误可能会更有意义,我的观点是,除非你自己是队中的领袖,除非你的队伍整体实力很高,和你配合得很有默契感,不然就不要左倾冒险主义。本来你第一个问题还没谈完,现在又要开一个新的问题,到最后肯定是两个问题都不能谈透。并且,随着辩论理念的发展,就算你全场抓住对方的致命错误猛烈攻击,也不见得就能赢下比赛,要以突出本方的正确性为优先战略,打击对方的错误也只是来加深大家对本方观点的肯定,不然你就算能说明对方是错的,说不定对方反过来能证明你错得更厉害,比赛打到最后就变成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已经偏离辩论赛设置的意义。
有些攻辩是没有明确目标和思路的,我常常做这样的攻辩,这不能说明我对双方观点的理解都很透彻,只能证明我的攻辩设计手法有限,很多问题都设计不出来效果,干脆就随着自己的性子,讲到哪里就算是哪里。反正我认为,就算问不出效果来,还可以在答攻辩上面出彩,毕竟打辩论是个讲实力的事情,以我的操作实力和语言表述而言,我在辩论上采取的战略就是主动防守,没想过在攻辩上能打倒谁,争取也不要被别人打倒就好。
时间:xx年
对阵:文院vs信管
题目:节约型社会,消费节约更重要/节约型社会,生产节约更重要
贺捷肯定会很郁闷,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最强悍的几支队伍,包括信管、法院和历史,全部都在金秋中撞上文院。像这种级别的对撞,至少也该放在半决赛来进行,而文院的这三场比赛,都是在八强或八强之前就上演的。这场文院与信管的强强对话,发生在xx年金秋的八强赛中,从阵容的对位上来看,文院并不逊色于信管——徐冶琼是04级中朗诵效果最好的一辩,二辩位上的贾子年师兄,三辩位上的陈杰,四辩位上的贺捷,实力之强自然无须赘言。信管这边,由队长徐晏把守一辩位置,二四辩位照例还是李小宇和刘宇凡这对王牌组合,三辩位上则是操作纪律极为严格的陈思思。以我看来,这场比赛最大的看点,并不在于谁能够晋级——以天赋和自然来准备比赛的文院,以纪律和操作来统率全队的信管,在各自的领域都已达到颠峰,这场比赛表面看上去是贾子年师兄和李小宇,贺捷与刘宇凡之间的强者对话,背后则是他们所代表的两种理念和风格的对抗。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文院,起承转合严格执行的信管,无论是哪支队伍获胜,都将会大大影响整个武大辩坛的发展进程。
这个辩题其实是不公平的,文院所在的正方明显吃亏。现实背景方面,从中央政府到学界声音,都认为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生产领域;微观操作层面,能支持正方的事例和数据非常难找,而反方的情况则几乎可以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问题推给人民群众,就算真的是大家在生活中的浪费更为严重,政府也不会明着说出来。对于文院来说,怨天尤人显然也没什么用,更多的练习和探讨才是取胜之道,当时校内在辩论上有点力量的队伍,基本上都站在文院这边,充分保证文院的练习赛场次。反观信管,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找不到陪练的队伍,因此从准备情况上看,两队的状态应该说大致相当。
比赛开始之后,也就是论的部分中,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优势,这倒不是说因为是针尖对麦芒,双方互相克制得很厉害,恰恰相反,两边发挥得都有问题。立论部分,对于这么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辩题,一上来最好不要搞任何花活,直接切入主题有事说事,结果徐冶琼居然用一句谁都没听懂的古文来作开场白,这个选择很值得商榷。而且对于这种类型的辩题,用不着什么朗诵的技巧,越洗练越清晰越好,偏偏徐冶琼把这么一个关乎国计民生非常严肃的话题用一种非常温柔而舒缓的语气而吟诵出来,要不是她的朗诵功底确实一流,下面估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