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化腐朽为奇异”的功力,建筑施工改造用往了1年,投产肥料只有1年,依照周福仁的说法,“做到目前,不但有效益,而且在全国化肥行业利润是最好的。”
这两起收购破败国有企业,周福仁都遭到下属的极力反对,大家以为风险太大。周福仁两次力排众议。“没有一个项目是他人推动我在做,都是我在推着他人往做。” 周福仁承认自己的风格有独断专行的味道。“我这人也有一个毛病:我自己看好的事情,很少征求大家意见。”
无疑,周福仁敏锐的贸易直觉,是来源于过往20多年摸爬滚打的贸易实践,但这究竟不是一种特别科学的决策机制。另外,也暴露出西洋团体缺少高级人才的现实。西洋上市能否根治这一题目? 周福仁的两个儿子都是西洋团体的重要角色。大儿子周伟,担负贵州西洋肥料公司的总经理;二儿子周超担负锦州肥料厂的总经理。家族化治理是否是在未来对西洋团体的发展构成阻碍?
另外,周福仁在钢铁业的雄图能否实现?不但要看资金链是否是坚实,能否聚集起一大批钢铁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也是一大关键点。
周福仁这一次还能“化腐朽为奇异”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