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当延迟快乐的高手
我当老板时和一位来应征工作的年轻人面谈,我问他的头四个题目是:
“有无女朋友?”
他说:”我还年轻,想专心拼事业,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往过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
“我不喜欢出往玩,我喜欢在家研究计算机。”
“那你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甚么?”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随便。”
“会做菜吗?”
“我家四周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为这些答案会为自己加分,因而自得地看着我。但,我连学历和经验都懒得问,就跟他拜拜了。
我已活得够粗糙了,连我都知道:除非是极度专业的科学家,一般来讲, 好的员工,对生活必须有最少的爱好。
这位应征者没有爱好,也没有谦虚,没有生活能力也就罢了,他还看觉得花钱就可以够买到,何必自己学。
花钱可以上好的餐厅?但体会不出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花钱可以坐头等舱往意大利,但站在竞技场中心不会有思古之幽情;”吃”只需要像机器人一样张嘴、闭嘴,但”品味”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
我也曾张嘴、闭嘴过。在美国念书时,觉得读书最大,其它一切都是浪费时间,有一段时间,我请中国餐厅每晚送便当给我,他们五点送到大楼门口,进不了大门,就把便当放在地上,六、七点回到家,有时下着雨,就在公寓门口地上,一堆广告传单之间,挖出又湿又冷的晚饭,上楼后一边吃,还一边翻着课本。
十多年后,我的经济状态比当学生时好的多,吃的东西却一样湿冷,六、七点窝在办公室,没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跑到面摊上随便吃碗面,匆匆又赶回公司,生怕错过了重要的E-mail,乃至由于吃得太快而很胀,心情很空虚。
我也曾野心勃勃地想:一旦我考上第一志愿,或是当上总经理,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题目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后,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为了那些快乐的日子,现在苦一点没关系。
在联考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有这类想法很正常,我们都是延迟快乐的高手,善于让人生在未来某个终点线等候,但后来也都发现:得到第一志愿和天命真女以后,居然有新的题目!
被延迟的快乐不但不生利息,反而连本金都没有了,人生不会在未来某个终点线等候,她与你打一个照面,你不捉住她,她说走就走,陪伴你的只剩感叹,因而我开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积累快乐的利息,假如没有命一把赢到大的快乐,那我就一餐餐积累小小的幸福。
今年以来,我开始讲求每餐,就算是路边摊,也要细嚼慢嚥,我把每餐,当作生命给我的一个机会,当我打开餐巾、举起刀叉,我闻声生命对我说:”你可以透过食品和旅行来享受我。”用这类方式,快乐一点一滴地发生。
玄月初的周末,晚上十点吃完善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最近忙甚么?”我问。
“忙着补习考金融证照,”他感叹地说,”没想到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还要上补习班。”
“有甚么关系?我也在补习。”我说。”你补甚么?”
“想报一个旅行团,到瑞士学烹饪。”
他愣了一下,然后渐渐笑出来。
Yes,我的老友懂了!那微笑的源头是一种觉悟,觉悟到经历了名、利、爱、恨,到头来人唯一能真正具有的,是一颗热腾腾土豆,觉悟到天上会飞来很多真、假、虚、实,真正对你好的东西,都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
“报名时别忘了我。”他吩咐。 我点头,就像高中时答应帮他报英文补习班一样。
对工作,我们都已鞠躬尽瘁;对人生,我们才刚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