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昨天作业错好多,要订正,可马
上英语老师要查英语了,我还不会读呢。 b:昨天不好好做作业,今天耽误时间了吧?估计就做了作业没有读英语。
a: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昨天不读今天
急赶急,苦啊!(做发奋读书状) b:数学老师来了,你好像错了好几道。
a:啊?又错好多?完了完了,
更要来不及了(拼命写字状) b:赶紧写吧。(凑上去一瞧)嗨,这么差的字,小心被老师退下作业来。
(再一看)又一道题写错了。
a:天哪天哪,真是忙里出错啊。 b:你昨天不是很轻松的啊?还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还能溜出来看看电视,挺舒服的。
a:可是今天好惨哪,英语、数学、语文
一样赶着一样,都不知道哪样先做好。 b:这就是偷懒的代价,偷闲的“好处”。
a:啊——科学课了,我的科学表格还
没填过。又要来不及了 b:痛苦吧?着急吧?你昨天怎么就不一样一样完成呢?你看我,还能问同学借点新书看。
a:太痛苦了,我再也不要这样了。 b:光说不练假把式,赶紧着写啊,我等会去跟同学杀盘棋。
a:幸福一晚上,换来痛苦的着急的
一天,瞧瞧人家,看电视看书,下棋
玩耍一样不漏,真是悔不当初啊!
女:看着这位同学痛苦的一天学习生活,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按时完成作业多么的重要。
男:是啊!埋头苦干一小时,换来轻松学习一整天;偷闲懒惰一晚上,痛苦着急心里焦啊。
女: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事情,但也只有勤奋的学习才能换来幸福和成功。
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女: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男:下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故事《凿壁偷光》
我给大家讲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故事:《鲁迅珍惜时间》
想必大家对鲁迅并不陌生吧:鲁迅从小读书的兴趣就十分广泛,史、诗、文等,无书不读,对于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他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遗产,平均每年写作33万字。
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了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他反而诚恳接受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客人走了以后,他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深夜两三点钟。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的时,他也和平时一样辛勤地工作。他常常在每年的除夕编写一年中所写的文章。此外,鲁迅还常常利用每年的除夕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就是勤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就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女:是啊,勤奋学习就是要像匡衡那样不怕吃苦,
男:勤奋学习就是要像鲁迅那样节约时间。
女:同学们,就用我们朗朗读书声,让古人刻苦学习的勤奋精神充斥我们整个校园。
三字经诵读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