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着类似的职务.一个接一个的领域,出于实际的原因,人们对一流思想的需求为大学创造了巨大的、充分
发挥其贡献的机会,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第三点,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保持我们对那些从目前来看不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领域的承诺.我
认为,正如我在这个演讲的刚开头提到的,人们无法预测未来什么知识领域会很有价值,对此我深信不疑.
适当的起作用的思考会使我们探索的范围更大、更广.
但是,当我们急急忙忙地处理一些被每一代人再度提出的问题时,我们又遇到一个挑战,那就是:我
们不应该忘记一些永恒的问题,如人性的本质、人类的冲突、人类家庭以及许多传统文学名著中所描述到的
一些进退两难的困境.在我们下决心要变得精明和目的明确时,我们不应该牺牲培养学生博学睿智的机会.
这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义务,因为,如果大学在管理方面的训练做得少一点,社会上其他的机构会在这方面做
得更多一点.如果大学不全面考虑未来商业的行为准则,其他机构会考虑这一点.但是如果大学不研究古代
的手稿,如果大学不寻求对历史的理解,那么这些东西很可能就会失传.这将会是人类的悲剧性的损失,也
是我们造成的悲剧性的牺牲.
第四,大学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调整我们的大学设置.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会有法学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教育学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物理和化学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
有社会学和经济学系.但是,尽管存在着一个人类传统的知识结构,然而,没有任何知识是一模一样的
——没有知识,是永恒不变的.当学者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有道理.以前,据说有一些
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识;后来,据说有一些人可以掌握某一学科,如物理和经济学,中所有的知识;今天,
要掌握一个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如宏观经济学的知识,都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但是,同时,很多非常
重要的发现都是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的,无论是在化学和生物之间,还是在考虑应用于音乐研究和文学研究的
共同主题,或是在把教学的广泛应用扩大到人类探寻的越来越多的领域.我们必须准备去利用这些重要的边
缘学科领域的研究.
最后,大学需要适应这一不断变幻的世界所带来的变化的机会.在未来,教育将会变成一个终生的需
求.我们已经看到被人们称之为“燃料箱”的这一教育模式的结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人们年轻时用知识
来给自己填充燃料,接下来在其一生的工作中逐渐消耗所学的知识,直到退休.现在,通过英特网向数千英
里以外的人传送知识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因此,教学本身、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都要改变.在一个重要科
学领域,如粒子物理,的主要研究论文现在有三百个合著者.诸如人类基因组测序之类的研究项目耗资数十
亿美元.这种工作规模的变化、合作本质的变化都会改变或迫使我们改变大学的这种我行我素的传统.但是
,同时,正是我们对最有创造力的个人的尊重才会常常产生重大的成就.使大学适应这些新的机会,但是又
保存它最有特色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另一挑战.
今天,我在此尝试着谈论了一些我认为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和大学面临的一些挑战.我希
望我表达的观点是正确.但是,我更希望我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因为我坚持认为,如果,在一个时代,一个
社会的富裕和成功是建立在如何更好地生产粮食上;而在另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