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 “就业、职业、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学生:我本科是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毕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
俞敏洪:你喜欢不喜欢你这个国学专业?
学生:我喜欢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
俞敏洪: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东西找不到工作?
学生:对,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俞敏洪: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说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
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父母养活了。所谓的职业就是一辈子我想做的职业,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你把前面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现在的大学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工作不对接。解决的方法呢,第一就是大学生学专业的时候,和未来工作对接要思考得更多,尽可能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在本科所学的专业用上。第二个情况,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都在不断成长,招人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切实的心态,先找到工作再谋求发展,最后再去寻求自己的事业。
学生: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生,今年也在做传媒。很多人失业了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工作会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您觉得合适吗?
俞敏洪:这是一种逃避。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大家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去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把它加点水揉一下,你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是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再不断地给它加水,把它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都不散了。你继续给它揉,它就不仅仅是一堆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它拉,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你才能去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间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找工作一次被拒绝就不找了,那你说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
关于职业规划 “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第一个叫经历,第二个叫体验,第三个叫升华”
学生: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自己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到事业的巅峰的?
俞敏洪: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确定自己一辈子事业的年龄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所以中间可以做无数调整。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每天干活没劲呢?因为工作本身不是一个目标。有的人把工作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己每个月能够拿点工资,每天来上八小时班,完成我的任务就算完了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命也同样失去了目标。有目标就意味着我心中有一个梦想,我想去实现。
我觉得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比较恰当。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一辈子有很多不同的活法,你可以很懒散地过一辈子,什么也不做地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待在一个城市里,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这颗心。因为人是随着心来动的,你心想走到哪里,你人就可以走到哪里。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在一种习惯中间,生活在一种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创意,没有任何激发自己生命的那种动感和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状态。其实仔细想想,你找不到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的生命得到了甜酸苦辣的体验。未来你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知道这份工作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多么值得你去珍惜。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你找得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