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改革就是制度调整,改革一定要从体制方面对原来不合理的制度,或者不符合现状的制度,进行一些调整,各个国家都一样,现在经常在讨论的,中国要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了,别信那个话。我告诉你,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呢?世界银行怎么解释的?就是说当人均收入到4000美元以后,于是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于是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有这个现象,但是这不是规律,任何阶段都有陷阱,长期很多国家生活在一千美元以下,老没改,这不都是低收入陷阱吗?中等收入陷阱过了一万二千美元就叫高收入阶段了,进入高收入阶段不是同样也是陷阱吗?希腊,曾经被世界银行作为一个表扬的对象,它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了。好,现在到人均GDP两万六了,两万六现在不是又进入陷阱了吗?经济摆脱不了,还是陷阱,高速陷阱。日本呢?日本四万美元了,这么长的几年内经济一直在停滞不前的,所以说,任何收入阶段只要你不注意,不努力,就会产生陷阱。
制度调整是必要的,技术突破也是必要的,两者并重,光有技术突破没有制度环境是不行的,光有制度环境的改良没有技术突破也是不行的,我们记住这点就行了,记住这点我今天即使到了一万二,那也继续努力啊,进入一万二进入高等收入以后,还要继续改革不合理的不适应环境的政策,所以说这个在今后十年来看,我们不要被什么人口红利用完了,改革红利用完了等等的限制住自己,也不要被中等陷阱限制自己,任何收入阶段都有陷阱,何况是中等收入就有,不止吧,高收入也有,始终保持信心,保持一种警惕的状态,不进则退。
第三个问题结构分析,对中国经济要认真的结构分析。总量分析当然重要,但是总量分析是不够的,结构分析比总量分析更重要。以GDP来说,GDP的总量分析,GDP的结构分析哪个重要,刚才放的这个录像里头提到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有什么用呢?跟英国一比,中国的结构,GDP结构远远不如英国,怎么回事呢?70年左右,工业革命开始了,到1840年英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进行了70年左右了,英国的GDP当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英国像西欧国家输出蒸汽机,输出各种技术装备,英国的棉纺织品是机器制造的棉纺织品,英国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是火车,而中国呢?中国不一样,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5.75 3.79% 股吧 研报],手工业品,中国的手工业品很多,是棉布手工机械纺织,中国出口的什么东西,中国出口的是瓷器、丝绸、茶叶、桐油,是这些东西,你结果远远不如英国的。那今天呢?今天总量当然中国世界第二,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多年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感到我们有不足,我们在GDP结构上不如日本,日本高新技术在产值中的比重比中国大,日本很多工业品技术含量比中国高,所以我们不要满足于总量分析,下一步要做结构分析,而且,结构的优化,它不是一句空话,结构的优化要实实在在的干。
再说一个结构问题,人为资源结构,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英国多得多,可是结构不如英国。英国那个时候,1840年左右,英国的小学已经普及了,新成立大量的中学还建立了一些新的大学,英国每年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科学技术研究人员,还有经济管理人员,还有近代的金融人才,英国都有啊。中国呢?中国当时1840年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目的是为了考科举,有几个懂现代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济管理,现代的金融?他不懂啊,所以说,我们要做人力资源的结构是重要的。今天我们跟日本相比,应该说我们有我们的长处,日本有日本的长处,比如说大学毕业生在人口中的比重,日本比中国多,还有工人当中,熟练技工的人数,日本比中国多,比例大,这就表明了我们还要努力,所以说,尽管我们下一个十年经济要翻番,收入要翻番,但是不要忘记,结构的优化始终是重要的。
第四个问题,新一代的,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企业已经经过了三代了,第一代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出来的搞企业的人都是体制外的,体制外的这个当初他们敢打敢拼敢闯这样慢慢起来了,结果到了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中国出现第二代企业家,被称为92派,从体制内转到了体制外了,所以有一大批企业家那时候下海了,他是下海的,原来在体制内的,这就造成了今天如果你们仔细留意的话,到北京中关村[5.39 1.32% 股吧 研报]看看去,中关村的酒吧里面,咖啡馆里面,整天坐着一批人谈一些什么,谈如何创新创业或者说如何创意,如何创新,如何创业,这是未来,或者正在形成的新一代企业,他们要大显身手,有的企业家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将会向更高的台阶走,什么叫新经济,新经济等于技术创新,加资本市场,一定要在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