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人口迁移流动时期,无论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的地域和范围、流动持续的时间都是空前的。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1.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近1xxxx。总的趋势是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向东南沿海流动。未来20年,随着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城镇人口水平将达到7xxxx以上(世界较发达的国家都达到7xxxx以上),要使我国城镇人口达到这样的目标,预计我国每年将有100xxxx万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人口的流动与迁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激活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也大大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工作量和难度。一是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沿用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和生育政策,管理不对口,使分地区人口计划的编制与管理出现种种问题,突出体现为人口基数难以把握,未来生育水平难以确定;二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反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配合差,管理与服务经费无保障,由此导致流动人口超生、躲生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从我区情况看,现在出现的计划外违法生育绝大多数都是流动外出躲生造成的。二、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观念和新思路(一)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特征1、稳定低生育水平是长期的任务——新世纪我国巨大人口基数继续持续增长、低生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反弹性、诸多人口问题仍面临严峻挑战。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国、全省、全市、全区的工作发展都存在不平衡。例如我国、我省东西部出生率、晚婚率、计划生育率、性别比的差距等;我区各镇、街道之间,村居之间,领导的重视程度;群众的婚育观念,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计生干部的责任心和管理服务工作到位情况(以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为主线的基础工作制度等),有的村至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兑现,计划外违法生育屡有发生。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关联性——新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wjb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变成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就会变成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住的。”4、综合治理的紧迫性——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越来越多的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例如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法院强制执行违法生育案件,卫生部门接生、施行流引产手术、B超管理等,公安和工商部门流动人口管理,涉农部门“三结合”工作,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双进双建”宣传活动等。目前,上面机构越大协调越困难(这是省计生委讲的),例如《物业法》没有计划生育内容,加不进去,只有省、市一级压一级叫物业管理部门负责。5、政策推动的必然性——人口与计划生育不管什么工作,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使计划生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时期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加强,随着“人权”已纳入我国《宪法》根本大法,群众的维权意识空前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如果还象过去那样以“硬管、硬卡”已根本行不通了,因此,以政策推动为主,通过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将成为今后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主旋律。今年,国务院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的试点工作。其核心是推行以国家公共财政政策为支撑的一项直接奖励扶持实行计划生育农民的政策。我省初步确定了xxxx县(市、区)进行试点,我们烟台市唯一的试点县招远市已在全省率先试点,对1973年-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存一个子女的且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xxxx的标准发放奖励扶持金,直到亡故为止。可以看出,今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国家财政投入奖励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持政策会越来越好6、管理服务的适应性——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管理上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禁违反“七不准”规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优质服务和宣传教育为主线,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多变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1、基层基础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1)基层政权尤其是村级政权建设亟需加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班子建设、干部工资、工作经费等问题。(2)村级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不健全状况亟待改观。包括人口学校、服务室建设,能向群众提供发放药具、宣传教育、孕情监测等各项基本服务。(3)乡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