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有理由不爱国”。按照这种逻辑,汪精卫因为无法得到国民政府主席的头街,所以“有理由不爱国”,溥仪因为得不到大清皇帝的龙椅,所以“有理由不爱国”,千千万万的汉奸和伪军们因为得不到金条、银元和美女,所以更“有理由不爱国”。
对一些人来说,当官运畅通、财源滚进的时候,就到处宣扬爱国,过分地表演自己的爱国。而当时转事移,他的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时,就到处发泄不满,甚至不惜恶毒攻击自己的祖国和社会。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爱国不是做买卖,值得与否,并不是第一要义”。
误区之二:
国家强就爱,国家弱则嫌。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有一个富强的祖国才值得爱,否则就会抱怨自己生错了地方,甚至以当中国人为耻辱。
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期间,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的时候,都要佩带一枚徽章,上书“中国人”几个大字。试想,在当时国家孱弱之际,海外的炎黄子孙,能够像吉鸿昌这样
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有多少?
误区之三:
爱国就是中国什么都比外国强。经常听外国人在游览了长城、故宫后激动地说:我爱中国,中国太伟大了。如果是中国人在参观完白宫后也赞叹:美国太伟大了,我爱美国,会怎么样?外国人说“我爱中国”,没有人会把这叫做爱国主义,但是中国人如果说“我爱美国”,国人一定会批评他不爱国。
国人总喜欢老外对我们的赞美,而且这种赞美似乎总也听不够。在报纸上,整天都可以看到“某某国对我国所取得的某成就表示赞赏”、“联合国某某官员盛赞我国环保成就”等等。看得多了,仿佛这就成了我们的爱国。相反,对我国某领域提出批评的往往看不到,如果有,作者就有“不爱国”的嫌疑。实际上,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误区之四: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