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累了你就歇歇脚,渴了你就喝杯茶,气了你就消消火,请进——这里就是你的家。”
走进河南省义马市群众工作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问候语。义马市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变信访工作为群众工作。昔日往往“火药味”十足的信访局接访大厅,如今成了温馨的“群众之家”…
…
义马市的信访窗口,只是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正成为当今中国的关键词——
从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研究部署加强民族工作,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到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西部,神州大地铺展开一幅共建和谐的生动画卷。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60xxxx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6xxxx以上,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
教育是最重要的公平——
“农村娃上学,不用交书本学杂费了!”河南省淅川县夏庄村农民齐成善高兴地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
一项项政策,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个措施,如无形的巨手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3亿、1.37亿、1.06亿和800xxxx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加人口达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xxxx……
促进和谐,事关全局;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国务院专题研究农民工问题,并出台专门文件,全国2xxxx省(区、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近年来,我国价格主管部门先后1xxxx出台降价措施,降低了110xxxx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总金额达到35xxxx亿元。
一批坑农害农、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受到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逐步得到纠正。国务院7部门联合展开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拥有2500年历史的江苏省扬州市,刚刚荣获2006年度“联合国人居奖”。市委书记季建业感慨地说,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群众受益。这是扬州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的最切身感受。
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引起许多人的深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音律和谐,令人身心愉悦;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构建社会主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