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朝钟暮鼓,迎送朝霞夕阳,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改革的潮流已从涓涓细流成为澎湃的“钱塘大潮”回荡在神洲大地。
这26年,记录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事业从恢复———发展———壮大的过程,折射出共和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与经验、曲折与教训的历史轨迹。我们的国家正一日千里,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阶段,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形形色色的商品交易方式由此应运而生。外来会展,就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一时间,会展成为各类商家促销的重要手段,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繁多。但是,会展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正如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的那样,有些交易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偷税漏税的特区,藏污纳垢的庇护所”。这也是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的原因一。这也给了那些热衷于搞地方保护、地区封锁行为的人以口实,成为他们排斥甚至打击外来会展的理由。难道外来会展真如一些人所说的是冲击地方经济,制约、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洪水猛兽”吗?这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外来会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它的蓬勃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只要引导、管理到位,它还对地方经济的所起到的拉动、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决不能因噎废食,否则,发展地方经济只能是缘木求鱼,成为一句空话。在此,笔者谈几点拙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外来会展的定义,何谓会展,所谓会展即是指“由一个或若干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的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方式,以现货或定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那么,什么是外来会展呢?我们知道,会展一般都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它所固有的拾遗补缺性,也就是说,会展始终是以物流的纵向和横向运动为特点的,相对于地方经济来说它是外来的,故有外来会展一说。
外来会展与发展地方经济是相铺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不可兼容的,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外来会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更大一些,内地许多的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沿海的广州很早就有了“广交会”,一直到后来的“深交会”,再到现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无一不是此正确理念的具体体现。而现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其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当之无愧的龙头。实践证明,外来会展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