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要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三、从体制上铲除公务员滋生腐败的根源。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首先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其次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广大干部要把江泽民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要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做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行动的指南,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要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好地适应建设和改革的需要。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推动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使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对策更具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要适应实践的发展,针对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和做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法规制度、纪律规范和政策措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