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清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我们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像雷锋那样,对待群众像春天般的温暖,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建立健全各种扶贫帮困的机制体制,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前,建立健全扶贫帮困机制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目前,我县有2万多失地农民,5000名下岗失业工人。为此,要把解决“就业难”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形成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城乡就业新机制。今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同时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着落,就业有门路。二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大病医疗救助体系,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逐步解决“就医难”的问题。三是推进各类教育发展。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接受义务教育。同时,探索并建立起帮扶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在特困职工动态管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教育资助、住房帮助和党员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等方面,为他们送去“恒温”。
(五)
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是动态的统一。创造力是活力的核心,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支持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发挥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造、尊重创造、支持创造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创造中来,在充满创造活力的进取中实现社会和谐。我们要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培育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充分利用区域科技资源,引导企业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构建和谐___的进程中,我们要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永远充满活力。我们要在“十一五”期末,使___县GDP达21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4亿元,跻身中部十强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