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场急救原则(1)。
顺序: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先排险情后施救先易后难。先排险情确时重要。否则救不了别人,会连自己性命也搭上,在南平煤矿就发生一起事故,有一个工人路过矿井时把鞋子掉进井里,他就下井去拾结果好久没上来,同伴等候多时也就下井去瞧,结果一去不复返。接着又有一人下去,还是一样。这时就有人打“110”“120”了,“110”与“120”都来了,他们就没有盲目下井,找来一只狗,把绳子绑在狗的腿上然后把狗放下井去,过了几分钟没听到狗叫把它拉上来结果狗已经死了,才得知矿井下有毒。所以说排险情也是很重要的。
(2)。对症处理和救命为主,充分发挥现场急救五大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保证伤员基本生命体征。
A。通气: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重点。窒息是伤后可能立即致命的威胁,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这对颅脑外伤、胸外伤病人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病人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所以,医护人员经伤情评估后,立即对危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在医生作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同时,护士立即行气管插管,清
B.止血:创伤出血是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外科常遇到的住院病种类之一,就在9月26日外科就接了一起事故,这伤员由于大量的失血而致死,生命就被定格在20岁,多可惜呀。因此必须有效地制止出血,常用现场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法止血,填塞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法。对动脉出血者通常采用压迫止血包扎方式,但采用压迫止血必须在1小时后松开压迫物,让血液循环一次,否则缺血部位会坏死。止血带的止血方法最常用。A。止血带使用不当时,可以造成肢体缺血、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上止血带的压力,如果压力过低,仅压住静脉而未压住动脉,可以增加出血。压力过高则压迫神经干或造成软组织损伤。所以上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上止血带后,观察几分钟,肢体末端发紫、麻木说明扎得过紧,压迫了神经。如果仍能摸到脉搏跳动或伤口仍出血,说明没有扎紧。2、上止血带的部位,上止血带的标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处。若创伤较重,为减少组织缺氧范围,既使在前臂和小腿,可把止血带上在靠近伤口的稍上方。3、上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适当。气候寒冷、肢体温度低时,时间可稍长些,一般可持续4~5小时。时间过长就可能引起肢体坏死。所以使用止血带时要有明显标志,证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送到医院。4、止血带的解除,过去认为1~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