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抑制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有一个规定,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或第三把手之间发生此类纠纷的时候,如果这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还可以,就无条件地调走第二把手,但对第一把手给予警告 ——换了人再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你一定有问题,要提出制裁。这样一个大家就会非常小心。
如何实现 “1+1>2”
首先必须让班子成员明白他和整个战局的关系,还要讲清这件事情做好会怎么样,做不好会有什么后果,这对他的积极性就有了初步的调动。第二是凭什么说你做好了或做坏了,凭什么给你这种奖励或惩罚。如果这是规定好的,不是人为临时定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调动。香港联想曾经有位总经理,分红权、认股证、期权都在他口袋里面,到时候再宣布他要给谁多少。今天看来给人家的东西并不少,但是没有人感谢,没有人真心被这个调动起积极性。第三是这个规则应是被承认的,是班子研究过的,这时积极性会得到更充分的调动。联想高层的班子是主发动机,下面各层的班子都是小发动机,而不是一些没有动力的齿轮。上上下下都在动,而且动得非常的协调,感觉就非常好了。当然了,如果第一把手不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不行。
建班子的三大难题
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 3个难题。第一个是进了班子后不称职怎么把他请出去。解决这个难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班子里进来的所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个极其重要,否则你就很难理直气壮地把不称职的人请出去。高层领导的德,就是要以企业利益为最高愧意两点,一是班子里进来的所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个极其重要,否则你就很难理直气壮地把不称职的人请出去。高层领导的德,就是要以企业利益为最高利益。第二是话要放在桌面上讲。第一次他有事情做得不合适,就要对他提出批评。关着门两个人说也是放在桌面上讲,不能心里明白不跟他说。科学院撤换某一个公司的领导,他把公司办得一塌糊涂。撤换的时候,是用一种哄的方式把他给哄了下来的,他不愿意,晚上喝酒多了就大骂。其实把公司做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早点当面跟他说清?一次说清怕他受不了,为什么不早点一次一次地把话跟他说清?说一次就改最好。第二次说了还不能改就要公开批评。第三次再犯就撤换他。这样他还能有什么意见?话能不能放在桌面上讲,是一个班子团结和保持正气的关键。第一把手若真的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了,就没有什么话不能公开说的。
第二个难题是重大问题有不同意见,两边的比例还差不多,怎么办?方法是先谈原则,第一把手先底下一个一个地谈话,不要谈具体的事,谈有关此事的最高原则。比如制定工资问题,要先谈定工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某些人之间的公平,还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到底哪个先哪个后?把大原则定下来以后,再一步步定小原则,再谈到具体问题,就好解决了。一把手用权要谨慎,当和下属意见不一致时,如果我对这个事也没把握,他很振振有辞,那就照他的办,但事情办完后要进行总结。做好了我要找一下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他应该受到表扬。做不好他也要说个道理。如果把事想清楚了,认为真正对的事情,就下决心不必多做讨论。如果几次事都做得很正确,大家今后就容易同意你了。我们公司里也有投票表决的制度,但还没用过,事情都是这么解决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第三个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企业刚办,人员素质不高怎么办?这时第一把手注意要先集中后民主。就是我定规则大家做,取得别人的信任以后,逐渐提高素质,替换班子成员,一步一步实现由班子指挥。一把手工作方式有 3种:指令性方式,指导性方式,参与性方式。到了指导性的时候,下面就都是发动机了。联想现在是处于指导性和指令性之间,要一步步来。如果你接手是一个大公司,文化背景,员工素质都很好,就不是这样了。
建班子的另一个重要点是:第一把手看重企业的长远利益,要长期办下去,所以要形成一种规则,形成一种议事的方法。美国花旗银行的董事长 3年前跟我讲:“对我的考核应该是看我退休以后花旗银行的股票价值,如果我退休5年后还很好,才说明我做得不错。”这话对我有极大的启发,我马上要退休了,也应接受这个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