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学的老师们,自己板砖,自己做瓦,自己砍树,然后亲自动手烧砖瓦,经过一年时间的自力更生,用争取来的钱盖起了一栋5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为山乡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个人得失面前,他总是乐观豁达笑面人生,工作上的调动,职务上的升降,每次从没讲过多话,从没提过条件,都是组织指向哪里就到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奔向哪里,总在关键时候,能顾全大局,替组织分忧解难,无论到哪里工作都能安下心来,尽职尽责,站好每一班岗,能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在面对照顾家庭、事业工作之间的选择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在了他所挚爱的事业上,他一生无愧为组织上最信赖的好干部,无愧为同事们的最钦佩的好战友,无愧为学生们最敬爱的好恩师。
***同志一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他生逢建国初期、温饱难以维持的年代,兄弟姐妹多,家庭寒微,从小就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教育这块清贫的精神家园里默默耕耘,薪水不高,生活一直十分窘迫,用微薄的工资也是家庭经济的唯一来源却要支撑着家庭的所有开销,城镇户口的妻子无田无土无工作,儿女读书需要钱,赡养年迈的父母也需要钱,可想而知生活是何等艰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的良好情操。生前先后在学校、在乡镇教育、在乡党委政府主持过全面工作,却从未有过半点邪念,能做到珍惜单位每一分钱,公私分明,财物清清楚楚,帐目明明白白,在生活中从不铺张浪费,一贯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从不接受别人馈赠的礼物,哪怕是一件小小的礼品,别人非要送礼的他会照价付钱,决不贪图任何便宜和好处。在***乡联校兼管人事工作期间,为清理、整顿教师的档案,经常自己掏钱为教师复印证件,为此而从未向教师收过一分钱,也从没有向单位报销一分钱,直到去世后同事们追忆中才得知这一善举,此时此刻,我们只有代表教师们向您深深地道一声迟到的:“谢谢您,王支书”。每当家庭有困难之时,他从没有开口向组织提过困难,也没有伸手向组织要过补助,就是在病重期间,组织多次探望时提到医治经济有无困难时,都是婉言谢绝组织的资助,生怕给单位添点负担,直到生命的终结,仍保持着一个优秀共 产 党 员的高风亮节,保持着一个人民教师能耐得住寂莫、守得住清贫的良好情怀。
***同志一生含辛茹苦、襟怀坦白、鞠躬尽瘁、诚挚恳切,是一位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人,与许多普普通通的教师一样以他的吃苦耐劳、默默无闻铺就了平平淡淡一生,像是一个负重逆月而上的纤夫,拖曳着工作的船只艰难地匍匐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而从不在意两岸的美丽景色,总是默默承受、面带腼腆微笑予以一生的所有酸甜苦辣,虽然没有可以载书留文的伟绩,也没有可以树碑立传的丰功,但他以那质朴得近乎悲壮、普通得近乎凄美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无数平凡,铸就了他的不平凡,凸现了他的更伟大,做成了最令我们心潮澎湃、最可以顶礼膜拜的好领导和好同事。
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香,***同志带着对渴望他早日康复、发挥余热的全镇师生的不舍,带着对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的深深歉疚和眷挂,带着对尚未成家立业的儿子健康快乐、一生平安的祝福和牵念,带着对失伴弧雁般的妻子空余血泪、肝肠寸断的不忍和难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孔子风范,万世流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儿女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淡泊名利、光明磊落的品质,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将永远成为我们做人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同志在这榴红莲白,人竟云亡的日子,离开了我们,他把殷殷的收获留给后辈,把光和热永远地留在了人间,道一声“王支书”你放心地去吧!您的教诲学生们将铭心刻骨,你的遗志子孙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你的处世风范同志们将毫不犹豫地追随效仿!
王支书,您放心地走吧!您安息吧!您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2009.5.25下午4时 《村支书追悼会悼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