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整齐有序的脚步,体现了苗族人民认真细致的民族性格。
女:雄浑高吭的芦笙音乐,表现出苗族民间深厚的文化内涵。
11、拉揽乡苗族莽筒队
男: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来自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拉揽苗族莽筒方队。
女:看那古朴、粗犷的原生态莽筒舞蹈,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的燧道,重新感受苗族人民历经沧桑的变迁。
男:“莽筒舞”注重节奏,强调步伐整齐,万人同舞,表现出排山倒海的群体威力,具有大山雄伟的气势。
女:拉揽乡苗族人民每逢佳节,吹起芦笙跳起“莽筒舞”,庆祝丰收,躬身祭祖,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的美丽画卷。
12、睢棋队
男: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组成的睢棋方队。
女:“睢棋”是广泛流传在水族地区的一种独特的体育娱乐方式,它是水族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
男:睢棋的发明与传承,是水族儿女聪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女:睢棋堪称围棋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开发人的智力、促进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男:瞧!睢棋方队意气风发,精神饱满;他们那坚定的步伐、斗志昂扬的神情,是水族人民走向成熟、迈向成功的象征。
女:他们自信的目光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透出了水族人民力争上游、永不言败的信心和决心。
13、三合镇农耕文化队
男:“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三合镇农耕方队。
女:这是五谷丰登的季节,一只满载金灿灿果实的谷桶,一群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农民朋友,身着节日盛装,手持农具向我们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风采。
男:三合镇是自治县的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女:美丽的都柳江、巍峨的尧人山是三合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又是各地商家、游客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胜地。
14、非物质文化彩车
男:2003年,联合国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次年,中国加入了这个条约。
女: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三个项目荣幸录入。
男:这是水族文化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保护接轨。
(加英语解说词)
15、中和镇马尾绣
男:水族马尾绣,曾一度“锁在深宫人未识”,但却可以与知名的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媲美。
女:千缠万绕的马尾丝线,是水族人民对远古先民碾转迁徙的记念。
男:凤飞蝶舞的组合图案,是水族人民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阐释。
女:中和镇是水族马尾绣质量、产量较高的地方。因此,1995年,中和镇被黔南州文化局命为“马尾绣艺术之乡”
男:20**年,水族马尾绣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水族马尾绣荣幸“一朝选在君王侧”。
女:我们期盼水族马尾绣“回头一笑百媚生”,直令“三千粉黛无颜色”。
16、九阡镇女子服装队
男:黑色是端庄、睿智与高贵的象征。
女:黑色代表神秘、静寂和典雅。
男:九阡镇水族黑色服装方队正向观礼台款款走来。
女:这是一拨从月亮山下走来的劳动妇女。
男:她们水灵手巧,酿造的九阡酒曾经得到过毛主席的连声赞誉“好香、好甜、好酒”。
女:她们能歌善舞,曾经在“东方情人节”——卯节卯坡上大显过身手。
男:九阡镇因盛产水族九阡酒、九阡李而得名。人们常说:不喝九阡酒,枉到水乡走。
男:九阡酒是水乡的“琼浆玉液”,喝了九阡酒,通经活络保长寿。
女:九阡李是月亮山的“人参果”。吃了九阡李,神清气爽长精神。
17、扬拱乡水族男子服装队
男: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扬拱乡水族男子黑色服饰方队。黑色是水族男儿刚强、坚毅、粗犷的本色。
女:他们从月亮山脚下走来,他们带着水族人民勤劳朴实的本性走来。这是一支充满力量的队伍。
男:扬拱乡是自治县一个边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