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振旅游工程的措施
把旅游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要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指导和统领旅游重振工程的实施;
要严格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要以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恢复和完善为重点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要以安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要以旅游大招商为契机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要以重树旅游信心为重点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要以提升软实力为核心实施重振旅游工程,提升软实力就是练内功。我们行业里说练内功,指的是旅游企业的软件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必须市场化运作。这个模式要始终贯穿整个旅游重振工作的实施过程。
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发展重心转移:
第一,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这就必须要靠高效益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支撑,要留得住客人,要让他们消费。
第二,从打造观光产品向打造多元化产品转变。我们的政府要引导企业来负责这件事情。
第三,从打造精品景区向线路统筹转变。过去我们只重视景区这个吸引物的建设,忽视了旅游城镇和线路通道建设,现在必须要三个方面一起抓。
第四,从服务团队旅游向服务自助旅游转变。过去主要盯在团队运行上,目前团队运行依然要盯,但不是最主要的。团队虽然只占游客总量的3%,但是团队起风向标作用,团队游带动自助游。当前服务的重点必须转到自助旅游上来。
第五,从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转变。旅游部门一定要做好这一点,成都市旅游局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要向他们学习。
第六,从主观推广式宣传促销向提供满足市场客观需求式宣传促销转变。要在游客想要了解和知晓旅游信息的时候,随时随地可以直接了解到。让游客主动向我们索取信息,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出去宣传。
二、如何抓好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近年来,我县突出“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积极培育“千里嘉陵红军渡,生态庭园梨乡情”旅游品牌,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建成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道教西部正一派中心,将于12月中下旬接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苍溪梨博园建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元坝将军村、云峰狮岭村建成了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川北古玩城建成了四川省4a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是全省首批8家、川东北北地区唯一一家4a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随着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的启动、建炬国际大酒店四星级饭店的开工建设、全省三国文化旅游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苍溪旅游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今后,我们将“以全省旅游线路整合和新五大旅游景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以红军渡·西武当旅游景区为龙头的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20公里嘉陵江流域苍溪片旅游黄金线,以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度假旅游区为辅的乡村度假旅游精品线,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到,全县旅游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兴支柱产业,力争把苍溪建成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旅游目的地和红军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道教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集散地”。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我们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统一思想、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准,如果没有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我县旅游业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旅游人才的培训,才能进一步促进苍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 我县旅游从业人员的现状
据县文体旅游局不完全统计,全县涉旅从业人员近人,其中80%以上的一线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全日制专业培训、没有本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服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质量。许多服务单位依靠传统的传、帮、带的形式进行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大量的社会餐厅,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培训就显得更为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