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泰染坊
各位游客:我们接下来将要参观的是宏源泰染坊,也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院内大家可以看到各种蓝印花布的展示。请大家随我往里面走,
乌镇导游词第2页
这儿有一个天井,也就是晾晒布匹的地方。这么美妙的场景不知道是否已经勾起了你的思绪。看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朋友应该隐约还记得这么个场景,黄磊扮演的文,很多次在这里出现。前面的这排平房是个大展厅,里面陈列着各种蓝印花布制成的物品和制作蓝印花布所需要的工具。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石灰粉、花版、黄豆粉等等。大家一定对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很好奇吧。那么下面我们就到旁边的小屋里看看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首先是将湿润的白棉布铺在桌子上,然后用事先刻好的花版盖在白棉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大家也许要问为什么要刷这两种东西?石灰粉具有防染的作用,上了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具有较强的黏性,可以把石灰牢牢的固定在白布上。这步工序叫做上浆。晾干上浆布后自然是要染色了。进入到这个染坊里面大家应该已经闻到了一股微弱的刺鼻气味。因为染料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使浸染的布料色泽光鲜持久,所以在染布时通常在染缸下面用暗火燃烧加热。染缸中央有一根空心的毛竹,它的作用是排出刺鼻的烟味。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浸染七八次才能成品。
大家需要拍照的抓紧时间,拍好了,我们就到百床馆去看看江南各色各异的古床。
江南百床馆和江南民俗馆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江南百床馆。“百床”其实是一个泛指的说法,就是指这里的床多。要说百床之冠,当数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张清代的千工床,据说当时如果按一名工匠一天做的工时来计算的话那么要制作这样规模的一张千工床得需要一个工匠用上整整三年的时间。所以就称它为千工床。千工床从内到外一共分四进,第一进是放古代女人又臭又长的裹脚布的地方;第二进是衣帽间,睡觉时脱下来的衣帽就放在这里;第三进是最关键的,所谓人有三急,是放咱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马桶的;最后一进就是睡觉用的床了,在床四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窗棂,这些窗棂是主人特别让工匠给制作的。它可以调节温度。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张镂空的双喜床。它是一张花梨红木床,窗的围栏上雕刻的都是双喜的图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床的四根柱子是典型的西式罗马柱,其实这张床是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这张床叫做拔步床,床的底下有一段离地面8公分的台阶,因为江南地区天气潮湿容易引起关节炎,这个台阶正好起到了防潮湿的效果。床顶上是用牛骨镶嵌而成的图案,白色的牛骨具有驱邪的作用。大家可以数数看,这张床一共有8条腿,分别由两个部分组成,这是夫妻床象征着夫妻间百年好合。
大家请跟上,穿过这道边门,我们就来到了民俗馆的衣俗馆。这里陈列着20—30年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服装。在封建社会人们的着装等级非常森严。一般从着装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等级,穿长袍马褂的是上等人,下层的劳动者只能穿布衣短衫。大家可以自己辨别一下看看这边蜡像人都属于哪个等级。
衣俗厅的前们就是岁俗厅,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一种习俗拜利市。没逢建造新房,接财神时都要拜利市,为的是给家里图个大吉大利。大家看到供桌上放有三生,其中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来的是什么?呵呵,没错是猪头,但是为了桃吉利我们要叫它元宝头。整个岁俗厅最让人好奇的就是悬挂在供桌上方的这条鲤鱼,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眼睛是红色的,这条鱼在祭祀是要求是活鱼,以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据说鱼从水里被捞出来以后用红纸蒙住它的双眼,可以骗过鱼让它以为自己还在水里。就可以让鱼多活一段时间从而达到保鲜的作用。至于用红纸贴在鱼眼上到底有没有保鲜的功效小王没有实验过所以也就不知道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回家试试。说不定就成功了申请个专利保护一辈就吃穿不愁咯。呵呵。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节俗厅,这个厅的两边共有12个展柜,里面依次陈列着一年中当地12个传统佳节。最后值得一提是,节俗厅中间的八仙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