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做好草畜、马铃薯、蔬菜、特色种植等主导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紧扣市场需求,以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岗位技能训练,逐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
落实“三项措施”:在农民培训工作中,一要创新形式,讲究实效。要针对农民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把农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田间地头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教师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要把农民技术员和“土专家”作为农民培训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培育,引导和组织他们利用自身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以及贴近农民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和现场指导。同时,积极推行科技人员“一线创业法”和科技承包,深入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二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将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学习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将农技服务舞台搬到了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和农户家中,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培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彻底把农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三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宣传本身就是培训,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和科技下乡宣传、科技大集、文艺专场、集贸市场、赠送年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培训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扩大培训工作覆盖面。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农民需求和反映,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用农民来教育农民,用农民来引导农民,增强培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激发更多的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能和素质。
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动农民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农民培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农民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层层建立责任制,继续实行年度工作考核制,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确保“责任、任务、监督”三到位。责任到位就是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任务到位就是要按照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本着为农民负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负责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不折不扣地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把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就是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农民培训工作情况进行回访、监督检查,加强管理和服务
,确保培训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农民培训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唱“独角戏”,只有集中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抓出成效。因此,农牧、财政、科技、扶贫、人事、团委、妇联等部门(单位)要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认真履行各自职能,共同完成农民培训工作任务。
三是整合资金,多方培训。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政府、社会和农民都受益的公益事业。要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围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劳务技能培训三个重点,整合阳光工程、特色产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农民技术员培训等培训项目资金,全力搞好农民培训。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志们,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