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领导干部。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据此,领导干部不宜与公务员、青少年等并列为一个独立的重点,否则在逻辑上是混乱的。而在公务员后面应加上“尤其是领导干部”,既反映了二者的相容关系,不致发生逻辑混乱,又体现了领导干部在公务员中的重要地位。公务员对人民群众来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及依赖度,影响着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影响着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因此,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着力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公政司法、严格执法、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五五”普法规划仍有必要将公务员列为重点对象。加强公务员学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公务员学法的内容、方法、考试考核、组织管理等方面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格局,使公务员学法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青少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应以在校生为主要对象,因此要完善学校的法制教育制度。在“五五”普法中,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大纲,编写好普法统一教材,开设好法制课,制定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考核,促使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普法教育的方法要有所创新
传统的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多是单向灌输、简单说教,难以使受教育者相信法律、记住法律进而服从法律、崇尚法治。让人们熟知法律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身历其中,通过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来学好、用好法律知识,才会内化为较稳固的法制观念,并逐渐养成和外化为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因此,建议“五五”普法规划将法庭开辟为新的法制教育基地,将法庭的公开审判列为法制教育课堂,有计划地组织重点对象到法庭旁听公开审判。这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为经济的普法教育途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