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二五”新起点上,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两会也不例外,建设幸福成了场内和场外热议的话题。为促进民生幸福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而我们地税作为幸福这个幸福大家庭的一员,是建设幸福的主力军之一。打造幸福地税,也为建设幸福增添一股强大的动力。税收取之于民就要用之于民,可是如何打造幸福地税,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幸福”呢?建设幸福地税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建设幸福地税是省局贯彻落实省委建设幸福的部署,结合地税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十二五”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打造幸福地税,关键在于对幸福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来指导实践的。只有对 “幸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创建好幸福地税。幸福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是有差异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幸福是什么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其实幸福又很简单。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生活上的富裕、物质上的享受,这并没有错。但这只是对幸福肤浅的认识。其实幸福不仅是物质上的充足,也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持久的幸福。只有理解幸福,才能拥有幸福,才能正确创建幸福地税。
首先要加强对干部职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地税业务繁多,新知识、新困难、新挑战不断涌现,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在面对种种难题时,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幸福,积极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以知足的心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理性看待自己的得失;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以平和心来体验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幸福!幸福地税需要靠大家去创造,无论是领导还是个人,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把地税建设成为幸福的大家庭。其次是尽可能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幸福,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让幸福触手可得。
其次在理解了幸福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勇于追求幸福,把“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和未来,再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象而不付诸行动,最终也只能是幻想。所以,要勇于追求幸福,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都要坚持追求税收事业的和谐发展。脚踏实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将税收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广大纳税人追求幸福。当我们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份踏实感、幸福感。
正确认识、理解幸福和用于追求幸福为勾勒出幸福地税的轮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当前,打造幸福地税才刚刚开始,建设幸福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有了幸福地税的美好蓝图,它就会指引着我们的行动。需要我们努力付出劳动,务实进取,主动创造幸福,总结以往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的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建幸福地税:
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引导队伍,不仅要技术过硬,并要加强廉政教育,构建一支无坚不摧、无利能诱的高素质团队,以提高风险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建设 ,进而正确引导创建幸福的建设。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以教育预防和执法监察为侧重点,在完善创新和落实执行上下功夫,确保了队伍平安稳定和“一个都不少”。一是抓好三个机制建设,通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制度,通过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抓好七个环节的落实,通过强化责任考核机制,每个季度对各科室落实党风廉政情况进行抽查和通报。二是强化风险防范,规范“大集中”系统风险模块权限工作,针对“减免税”、“双定税”、票证管理等自由裁量权或风险漏洞易发方面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利用OA系统和书画长廊进行廉政警语提醒,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发出《廉政倡议书》以加强八小时以外监督。三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通过电话回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询意见表、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特邀监察员、纳税人对区局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改进政风行风。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大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意识,自觉构筑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创建幸福地税做好夯实的基础。
其次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其能在其中健康、快速的成长。所以要创造良好氛围,来提高幸福指数。为营造“快乐学习、舒心工作、幸福地税”的氛围,组织全员参与、互动学习、共同提高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干部职工参与管理、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实践中形成党、工、团组织各有侧重点,层层抓推进的运作格局。全面启动“6队5室4刊3社1团”文化品牌,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积极组织“一场交流、两场电影、三本文集、四本好书”等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能体现出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