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每个观测点有不同的权重,给出相应的评估标准。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只给出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的标准。优秀标准是在满足合格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及以下电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级。 从标准的设定来说,既设置了基本要求,同时更强调各地的特色和创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合格标准是试点项目的基本要求,不分地域条件,按统一的合格标准衡量 Ⅰ1. 指导思想 ★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1.定位与特色: 办学思想明确,主要看是不是坚持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向,坚持了四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办学。 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求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有翔实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适应当地需求和条件的五年或十年学校发展的规划。同时要有近一两年改革发展的可行的措施、步骤,而且发挥电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试点地位 主要是看在诸多办学形式中,试点工作是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试点教学的条件、投入是否得到保证,并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校整体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试点所开的专业和招生规模与学校的人员、设施条件是否相适应,教学质量是否能能保证。 Ⅱ-2.深化试点的思路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和措施要适应远程教育的特点、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规律,如:学生主要基于媒体资源学习、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信息交互环境、加强学习过程的支助服务以及办学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协调一致的管理与监控等;尤其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建设和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教与学的持服服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要有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同时还要看是否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实践模型:主要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理论和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结合本地特点创设出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办学系统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管理,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就应当是适合本地的实践模型。 4. 试点的经验与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75%通过主管项目单位的验收,并有专家组审定通过意见书。获奖项目是指省部级及以上或在全国电大系统评审和评奖中获奖。 试点经验和研究成果指导试点工作,并加以应用:成果具有指导意义,并在校内、省内或全国电大试点中学习应用,推动了校内、省内其它教育形式的改革。 5.坚持、维护和发展系统办学 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履行试点协议,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试点的一致性,严格执行试点教学与管理各项规定,无违反试点要求的现象。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本地教育资源整合中,配合主管部门积极提出加强系统建设意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本地区各级试点单位认真进行试点。并校单位应保证试点作为该单位的重点工作,应增加参与试点的人员数量和设施条件。 Ⅰ2. 教学点的建设 ★Ⅱ-3.教学点的设置 6.试点分校与教学点的设置及其建设 试点教学点履行审批手续,无未经批准的教学点,无点外点。 要求从思想观念、教学设施、教学和管理人员情况、管理手段等基本条件符合了申报手续,经中央电大审批同意,试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随着所开专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相应的增加,师生比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要求。 7.考点设置 考点设置符合中央电大规定,原则上设在县级以上城市,1个县级城市只许设立1个考点,1个地市级城市原则上也只能设立1个考点。省级电大所在的城市原则上只许设最多不超过3个考点。本科考点原则上只设在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各市考点内按标准考场设置符合标准,符合中央电大有关规定要求。 考点设置要经中央电大复审、备案,考点和省级电大要建立考点设置和管理的专卷档案。考点机构健全、设施完备,有较好的网考和监控设备。 8.教学点与考点的管理 重视对教学点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相关的管理文件要齐备,定期检查、研究和解决试点教学点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点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到位,对基层教学人员、学生的服务到位。 考点要求考试无失密现象。及时、妥善处理考风考纪方面出现的问题。 Ⅰ3.队伍建设 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 9.教师配置与结构 分校、教学点配有专职教师1人;试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