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块、泥块、各色羽毛等,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建筑物、图形等体现农村特色的作品;
区域的种类:
1、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节约,并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2、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3、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皮、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4、手工区: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摔泥巴、捏泥人、捏大炮、捏个黄鼠狼赶鸡跑一跑,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磨来磨“粮食”、捏群鸡、鸭、鹅来做客……而蔬菜玩偶中用各种蔬菜经过粘贴、拼插与绘画,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肥猪、芸豆变成了蚂蚱,甚是可爱。麦秸、芦杆、稻草等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制作的小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果很好的组织,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一定会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来。
(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活动区。为幼儿找来酒盒,把它穿上小孔,然后买来鞋带穿在小孔里,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准备几块废旧的布头,把他们剪成花、树的形状,在上面剪上扣眼,钉上扣子,让幼儿练习扣钮扣,这样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③、科学探索区。
④、娃娃区。
⑤、美工区。
⑥、语言区。……
四、 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1、利用本土资源
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如:具有赣南特色的脐橙、板鸭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有稻草、木制品、竹子、石头等
如:玩石头活动,认识石头的特性,让幼儿通过触摸、碰撞,比较感知了石头的硬度、形状、大小 、作用及玩石头注意的安全事项,同时让孩子们收集不同的石头,扩展了一系列活动——认识石头的种类、参观石头的工艺品及建筑物等,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学会自己去观察、查找、收集、归纳、总结,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学习的对象,这些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开展不同程度的学习,它们都会给幼儿的品质与经验带去终生的影响。
利用竹资源制作各种玩具供孩子玩耍
以“竹玩具制作大赛”等系列展评活动为抓手,激发灵感、开阔思路,使安全、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的竹资源为幼儿带来了丰富的玩具。
1室内玩具:竹木偶、竹积木、竹节器、竹乐器……
2室外大中型玩具:竹水车、竹秋千、浪船、竹攀登系列……
3体育游戏用具:竹推车、竹龙、竹滚套圈、跳竹棒……
4玩沙、水、泥玩具:小竹锹、铲、簸箕、竹模子、水枪……
2、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每学期召开全园家长会,将一学期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告诉家长,征求各班家长的意见,不断采纳家长的建议,调整幼儿园工作。学期末,向全园家长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请家长评价幼儿园和班级管理,评价教师的工作。还利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